闲记在京事(七十二)--参观北京先农坛

标签:
杂谈 |
分类: 随笔 |
以农立国,当以农业农事为大。先农坛,就是为祭祀农耕文化的创始者神农氏而设的皇家园林,强调的无非就是农业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该坛位于北京城中轴线西南侧,与天坛东西相望。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近600年来,历经山川坛、神祗坛、先农坛的更名和扩建。
去年去先农坛吃了闭门羹,便记住了周一京城各展馆闭馆一事。11月27日,周三,阳光灿烂,风有点大。下车后,我们几乎沿先农坛周遭走了大半圈,发觉此处很大空间被占用。先农坛现存的古建筑主要有先农神坛、太岁殿、拜殿、神厨、神仓、具服殿、观耕台、庆成宫等。
最感兴趣的想必还是耤(JI)田礼,即是明清两代皇帝行亲耕的礼制(一般在祭祀先农神之后进行)。由北向南布设的依次为具服殿(更衣处)、观耕台(皇帝亲耕完毕后观看王公大臣耕作之处、耤田(皇帝亲耕的田地)。皇帝亲耕时的图列上,布满密密麻麻的王公大臣,谁在谁处一一表明,其站位毫不含糊。“我的地我做主”,民间“一亩三分地”之说就出在这里。不容说,这块地历史信息丰富,许多在此驻足过的历史人物以及发生过的故事,都可通过它看到其时广阔的历史画面。说到底,耤田礼制昭示的就是中华民族以农立国的治国之本和悠久的重农传统。
先农神坛是皇帝祭祀先农神的祭坛。长宽不过三、五十米,高不足一米,小而简单,周边古木参天。每年开春,皇帝以及数百王公大臣来此祭拜先农神,其场面可谓浩荡。
太岁殿建筑群包括拜殿、太岁殿以及焚帛炉。这是祭祀太岁以及春夏秋冬自然之神之处。太岁殿位于先农坛中心地带,东临神仓,西近神厨,南为具服殿。目前,拜殿、太岁殿布有“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很有看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