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总-统-府-之观--台岛行(十一)

标签:
杂谈 |
台北-总-统-府-坐西朝东。正面(即东向)为重庆南路,西向是博爱路,北向宝庆路,南向则为贵阳街。看到这座建筑便心生悦意。庄重肃穆,红白相间墙体跃出的生动,让人过目不忘。这座百年老建筑,经得起岁月打磨,并不因是谁建造而改变。美好的东西总归为人喜爱。这座建筑早已被台岛当局确定为文物古迹,只不过是在使用中保护。
参观是从其东北角进入。人不多,一群中学生成了主流。佩有-宪-兵-臂章的军人引我们好奇,毕竟大陆不见。安检后便有一位很能说的讲解员引导我们参观。展出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历届-总-统-介绍、发生的大事记、台岛的历史、文化以及-总-统-府-的前世今生介绍。讲解很快,容不得你驻足细看。只有一楼可参观。讲解员在花园内指着一圈起来的树说,这是台湾特有的名贵树--台湾油杉,留影一张。
台北-总-统-府-前身为台-湾总-督-府。1895年后台岛进入殖民时代,其时日本打败我大清帝国,不可一世。20世纪初设计起始,即规定必须由日本建筑师设计,建筑风格既不日式、也不中式,更不与其他建筑有相似。特选中了名列第四的一位建筑设计师作品,特点符合其时日人崇尚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德式建筑,也称之为“巴洛克风格,”即讲究自由奔放、装饰富丽、色彩强烈等。终于1919年建成使用。1945年遭美军轰炸,损毁严重。1946年修复时,尤在内饰上加入了许多中国元素。其时适逢JJS六十大寿,更名为“介-寿-馆。”1949年GMD兵败退守台岛,就成了-总-统-府-。直至2006年,大门匾牌更换为了“-总-统-府-”,终让建筑名称与用途一致。
记得2006年5月首次来台时,导游曾将我们一行带到-总-统-府-对面的凯-达-格-兰大道的人行道上,匆匆看上一眼还没留味便离开了,这条路还隐有记忆。凯-达-格-兰大道伴随时局变化也是几易其名。清代是为东门街。日据时代不命名而未有路名。1946年总-统-府修复后更名为“介-寿-馆,”其路随之改为“介-寿-路。”1996年,CHENSHUIBIAN就任台北市长,以尊重原住民历史(原住民为“凯-达-格-兰”族)为名,将“介-寿-路”更改为“凯-达-格-兰大道”。如今,这条只有400余米长的道路与旁边的广场成为了民众集会的主要场所。
参观完毕从宝庆路出来退到街的另一边,也拍不到-总-统-府-北面的全景,只能留下下列这张图。
是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