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安江上渔梁坝

(2019-05-16 16:17:35)
标签:

杂谈

分类: 随笔

  4月19日下午,歙县渔梁坝。阳光灼人,车内开空调方能坐定。此处已非首次观赏。作为新安江上游一著名水利工程,在这次新安江源头一探行程中说道说道还挺合适。



新安江上渔梁坝                   
    (南端紧依龙井山的渔梁坝)                       

渔梁坝位于徽州歙县徽城镇渔梁村。南端是龙井山,北端则是当年老水运码头--渔梁老街。由老街拾阶下到河滩,但见河水从坝上翻腾着白色浪花急速流下,十分壮观。步入沙滩,深一脚浅一脚由远及近看得更为入眼入心。一头戴斗笠的垂钓翁是景区安排的吗?真成了画中人。那副安然状与喘急水流极为反差,莫不是“悠悠独钓春江水?”

新安江上渔梁坝                                             (悠悠独钓春江水)

渔梁坝始建于唐代,重建于明代。其作用在于泄洪抗旱、截流行船、美化环境,有江南第一都江堰美誉。坝长138米,全部用花岗岩石层层垒砌而成,每块吨余重。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价值在于其建筑方法科学、巧妙。 有关资料介绍:每垒十块青石,均立一根石柱,上下层之间用坚石墩如钉插入(也称元宝钉)。这样,上下层如穿了石锁,互相衔接,极为牢固。每一层各条石之间,又用石锁连锁,这样上下左右紧连一体,构筑成了跨江而卧的坚实渔梁坝。

新安江上渔梁坝                      (渔梁坝侧面青石连接图)

古来徽州山重路险,陆路交通不是一般的困难。听我父辈介绍,当年徽州在芜湖行商或是做工者,回乡探亲或过年那得鼓起相当的勇气,还要串联数人一起上路互为守护方能成行。一个来回至少要一、二月。而水运却因新安江而发达。东向之水昼夜不息,承载了多少徽州人的梦想。山区历来人多地少,无论如何辛苦都是难以自足,只能从事手工业或是商业。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木材、茶叶、纸墨等商品也源源不断运至山外市场。而这一切的起点,就在渔梁坝,徽商十之八九是从这儿走出徽州,去向苏杭。所以,渔梁坝有“徽商之源之称。渔梁老街也因水运繁茂而商业活络,徽商的四大行当盐、茶、木、典当在老街上都很发达。随着公路的出现,水运衰落,渔梁老街也随之沉寂而破落。

新安江上渔梁坝                         (渔梁老街临江的老房子)

渔梁坝仍在发挥着坝体的本身作用。虽没有了老街往日依附水运的繁荣景象,可渔梁坝的风采不减当年,甚或在世人眼中更有魅力!

 

             作于2019、5、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阳产土楼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