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姚永培
姚永培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1,357
  • 关注人气: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巷的春秋

(2019-03-24 16:26:08)
标签:

杂谈

分类: 故纸有意

(续接3月17日后)

我家所在的地方,可说是巷子套巷子、巷子连巷子。上学或到哪儿去,都必须穿过许多巷子。有的巷子仅可供二人并肩行走,少有宽绰的大路,也至多板车可行。不识路,犹如走入迷宫。有上水门、下水门、城墙根、后家巷、堂子巷、索命巷、淳良里以及许多我已忘却或叫不上名的巷子,一个连一个。稍大一点的街面,能够开店卖商品的,诸如鱼市街、米市街、薪市街、花街、南门湾等.

                    

小巷的春秋


   住在这个区域的人,解放前可能与水运通道
--青弋江很有关系,经商者多,出苦力者多。这完全可从沿河修建的房子架构看出。有许多很深很宽绰的房子,前面多是二层楼房,后面是一进进的简易木制平房。估计是人住楼房,后面是货仓。四周都是砖墙围着。二栋这样的房子之间,就有一条供人行走的巷子。也有些深宅大院的房子,估计是以前很有钱的人居住的。最著名的是人所共知的老公馆新公馆等。这些小巷中的房子,年代都很久远,至少上百年的时间。基本上都是青砖小瓦白墙,屋内地面、墙壁、楼梯等多是木机构,有着徽州建筑的风味。而在这些房子的后面或左右,散落或间插着众多的单间或是连为一体的平房,还有许多草房。大概就是那些在河边讨生活的人所居住的。他们大都干着在河边上下卸货、运货、拉货的力气活。这些建筑不一的房子,给我幼时的感觉,虽很破旧,还真不凌乱,被设计得倒很齐整,无人乱搭乱建,很洁净。一段距离便有一条横竖的巷子划开,供人穿行。

解放后,这片小巷小街中,居住着人口密度相当大的贫民百姓。原先大户人家的房子充公后,无论是否为仓储的屋子,未经任何改造,一律被安排住进了人家。那时,不管家中有多少人,一律都是一间房。可想而知,那么多的仓储房容纳了多少人。在那儿,无论你是何出身或是解放前做过什么,都成了一种人,就是说不说都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市民,并无二样。内在高贵或是精神丰满,在那片区域、那个年月,都是神马浮云。有何存在的必要?!又有何生存的土壤?!                                       

我家门口的那条小巷子,留给我们很多的记忆。尤其是紧靠西屋的那面墙和大门对面的墙之间,曾有一悬空房。住在上面的那户人家只能凭一很窄很陡的楼梯上下。恰恰是那悬空房子,给下面的巷子过道带来了夏天的阴凉。太阳晒不着,还有着享用不尽的穿堂风。这儿成了我们这几户人家度夏的最好地方。每到夏季,几乎每家都放有一张凉床,看书、做暑假作业、下棋、打扑克,甚至吃饭都在这里,简直成了我们的天堂。到了晚上,那是听故事的黄金时间。我家后面一位沈姓的年轻教师,非常会说故事,也爱给我们讲故事。我们这些半大的孩子,每到天黑,就会自觉聚拢,摇着芭蕉扇等候着先生出现。说得很多的是我们又怕又爱的鬼故事。一双绣花鞋当时是社会上流行的手抄本,我们就是从他那儿听到的。夜晚,多人都是在巷子里睡上一觉,夜深才回屋中。也有半大的男孩子就在巷子里睡上一宿。父母却不准我们睡在外面,再热也得回家睡,说是露水伤人。不曾想到有一年,小巷对面的一个名为测量队的公家单位翻建破落的房子,终于撤掉了这个悬空房。好不懊恼,自此我们失去了夏季的天堂。                       

文革期间,小巷还有过一些故事。那是在二派(文革期间的所谓造反派和保守派)武斗最为激烈的时间。一时间社会上到处疯传市面上有一伙人,到晚间专做些打家劫舍的勾当,弄得人心惶惶。不知何人出的主意,将所有小街小巷都用石头封起来,在重要的出口,装上晚上能锁闭的大门。并要求市民晚上遇有上房揭瓦或是明火执仗抢劫之人,要敲响家中的脸盆、钢精锅或能发出很大声音的物品,意在报警,也可吓退歹人。

有天夜晚,不知哪家脸盆掉在了地下,发出了巨大的声响,一时间全城响起了敲击脸盆或是钢精锅的声音,个个紧张异常。我就记得五奶奶关了灯,蹲在桌下用力敲着钢精锅,直把一个好端端的锅敲得变了形。敲击了好一会儿停止了,全城是异常的安静,没有一点声音,谁也不知发生了什么。估计人人都在忐忑中入睡。人的跟风不是现在就有的,早就有了。

还有一个晚上,才八点多种,巷子口的大门早早就锁上了。一个清脆的女音在门外喊门。她不喊其他人,就喊妈,开门!那个大门距离我家至少有六、七十米远,但我们听得非常清楚,好像是家住前面一户人家的女儿。原以为她家人或是近处人家会开门让她进来。可是她喊了很久很久,以至于最后带着哭声喊起来了。父亲于心不忍,要我带上钥匙开门去。我打开门,一看是我的四姐,挂着可怜兮兮的泪水,站在那儿是气急败坏。我倒是愣住了,怎么是四姐,叫喊声一点都不像她平时的声音。怎么不喊我们的名字呢?回到家,父母及一家人都笑开了,只有四姐还在那儿淌着泪水生闷气。这事还在附近人家传说了很长时间。记住了,人在大声喊叫时,与平常的腔调声音有时是很不同的哦!

小巷的封闭,给我们的进出确实带来了很大的不方便。出门要绕过多条巷子,还得记住哪条巷子是封闭的,否则会吃闭门羹。那时,晚上出门的人很少,一家人都聚在家中,除非有事非出不可。这个封闭巷子的事件持续了几个月。拆除后,一切又恢复了如常,只是多了一份记忆,多了些岁月的故事。当然,小巷还在继续演绎着以后的故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