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记在京事(四十一)--说说学区房

标签:
杂谈 |
分类: 随笔 |
孩子读书是大事。那年暑假一过,小诗越已四周岁。随其日渐长大,在哪读书成了经常交流的话题。适儿夫妇无疑不愿小诗越在所住地(南三环与南四环之间)就读,与众多在京工作的外来人一样,希望孩子在城区中心读书。毕竟那儿学校多,教学资源异常丰富,生源一流,读书氛围好。虽然适儿夫妇双方工作单位都在金融街,可都没有和附近学校有孩子入学合约的重大福利。购置学区房自然就成了热议,此事没有苟且,宜早不宜迟。意愿一经产生,便是落实。为孩子受教育当房奴值。小夫妻的行动力是领教过的。2009年末的那场婚房购置行动,迅速干净利落,前后不过二个月时间便搞掂。这次也是重演,借助互联网,适儿找寻着适宜的二手房。就我在京就与他看了几处学区房。其中之一便是北营房,一家人于8月20日(周六)去现场查看,发觉距学校相当近,百十米,而且不过马路,穿过一条巷子便是。9月14日,适儿在微信里便告知已办理过户手续。9月21日,适儿告知已拿到房产证。真乃神速。吾心快慰!顺便说一句,北营房位处阜成门,曾是满清时八旗之一正红旗所住之地。
因其使用学区房还有二年时间,适儿将其出租一年,直至2018年春节前收回。接着便是设计装潢,这其间浸透着适儿的心血。因为房间只有50平方米,为使其合住、便利,设计必需简约,细节考虑精心。一些地方连每寸都在用心中。8月中旬房屋装修完毕。我们8月18日到京,翌日便去新家一睹芳容。看过后,总体感觉是较有档次、精致、也挺适用。不由感叹,适儿比他爸爸强多了。也得说上一句,这是家庭温度,也是婚姻温度,爱从来不虚无。想想小诗越有趣得很,23日带她参观新房,走进小区便说,不喜欢这个小区。进了家们,说家里好小。只有到了自己的那间粉红色的房间里,笑容挂满了脸,一切都是她喜欢的。
开学在即,于8月25日傍晚搬家。主要是将适儿夫妇和小诗越的书籍以及一些衣物搬至新屋。8月31日一家三口正式到新屋居住。说来趣事一件:来新屋后小诗越首次单独居住一屋。半夜她爸妈发觉她呼呼大睡在他们的床上。问起为何?还是害怕!9月3日,小诗越正式上学。三、二分钟即到学校的便利,省却了家长和孩子本人多少的劳心劳神劳力。以我之言,节约出来的时间足可每天练习钢琴了。
学区房,难以让人说清滋味的事。特此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