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记在京事(三十一)--紫竹院公园散步

标签:
杂谈 |
分类: 随笔 |
5月24日,周四。上午十时许与妻出门,乘坐地铁四号线在国家图书馆站下车,步行约500多米到达紫竹院公园。阳光强,夏日般感觉。
进得大门,但见各种植被造型各异,形成一派浓荫。从热烈的阳光下步入,顿觉凉意。在左侧一小广场上,对对老年男女身着礼服,跳着热烈奔放的舞蹈。那似青年男女般才能做出的舞姿,真让我们开了眼。站在那儿愣了会,是赞叹?还是惊诧?确为我们这一辈不肯老的人折服。
听其名便知该园绿植是以竹为主了。和其他公园一样,中心地是一片水域。环湖步道二旁栽种着竹林。仔细看便会分辨出类型不同。看其介绍,该园共栽有十余种数十万株竹子。而呈紫色的竹子居多,应对了紫竹院一名。沿湖走下去,不难看出,仿江南园林痕迹显然。那堤、那桥、那亭、那垂柳、那绿茵茵的水所构成的情景,眼熟得很,只是少了些灵巧。
沿公园步道行走有二处古迹可循。一处是南门的双林寺塔遗址。此乃于明万历四年,由其权宦冯宝修建,以作身后坟茔。“双林”为冯宝的号。后冯宝获罪,该寺收归皇家。后日渐颓废,1949年,仅存砖塔一座,明石碑一通,1975年全部拆除。
二是福荫紫竹院,位于公园的西北侧。这里曾是明清时期,帝后乘船去西山游玩,途中小憩换船之所在。因此,当年为北京城主要供水渠道的长河就成了水上御道。明万历年间名为万寿寺下院,光绪十一年重修,更名为福荫紫竹院。主要建筑有报恩楼、前厅、东西倒座房、游廊等。2010年11月重修动工,2012年8月竣工。看来紫竹院公园还有着较为厚重的历史依托。园内还保存了二株一级古树—银杏树,为明万历三年(1575年)所植。历经数百年风雨轮回,至今仍然枝繁叶茂,蘖枝丛生,形成独木成林的景观。
散步二小时,对紫竹院公园稍有认识。算是在京一天生活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