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闲记在京事(二十六)--一段微信诉家事

(2018-05-20 09:36:17)
标签:

杂谈

分类: 随笔

3月9日晚,儿媳加班不在家。孙女小诗越和她爸爸在小房间里为弹琴发生了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互怼”,君不君臣不臣,使得我好生难受。不容置疑,这肯定有什么不对。翌日在晾台上苦苦思索,是参与进去说说话?还是袖手旁观,一走了之?还是耐不住性子,在微信里写下了洋洋千言发到了有亲家夫妇、儿子夫妇以及我们二口子组成的微信群。

昨晚所见所闻,让我不吐不快。小诗越和她爸爸为弹琴在小房间里发生的战争,真让我在晾台上倍受煎熬。加上这次来京二十余天的感受,感觉到这个小家庭有什么不对。有些是对我的传统观念有着颠覆性,让我不得不重新审视我的家庭观念。

其一,3月3日那晚,小诗越的父母都不在家,由奶奶陪其练琴。弹了15分钟,小诗越便不再弹了,说是妈妈讲的。奶奶觉得弹得时间短了点,要求她再弹一会。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小家伙发飙,大哭着说要告状。还没等我们反应过来,拿起电话就给父母告状,似乎我们虐待了她。那情景不仅让我们尴尬,更让我们太无趣,有着一种从未有过的受辱感。真是隔辈如隔山,真给我们好好地上了一堂课。

其二,昨晚她与爸爸也是如此。她爸爸也太欠缺父辈语言的权威,只有单纯的命令口吻。可叹他女儿根本不理会这一套,用哭闹反抗着命令,再就是向妈妈告状,诉说着爸爸的不是。或许她爸爸看我们在场,挂不住面子,有动粗的行为。

从二次看,无论是谁,只要说出或要求她做出她不爱听不爱做的事,就会用一哭二告状的方式解决,似乎她都在理。心中的公判者,不是事情的对否,而是她妈妈的话。

她的心目中似乎没有长辈的概念,更不清楚是非之分,只以自我喜欢与否为准。活了60多年,姚氏家族如此多的孩儿,也没有、也从没见过和长辈如此大吵大闹的。

细想这五年多小诗越的成长,是在百般呵护下渐长渐大的,过于娇惯是一个原因,我们有责任。尤其是我们这些隔辈的长辈,心想没有教育孩子的责任,只有依从;少了些原则,只有带有色眼镜看待自家孩子的溺爱心理。

说句不客气的话,责任主要还在她的父母亲。这次来京,当我看到她的父母在她心目中的份量有着巨大差别时,我很震撼。仿佛让我看到江湖中的职场,所有有心数的员工,都以一把手为标杆,其它可忽略。这种带有绝对倾向性认同和顺从的心理,可以受到身心保护,免受挤兑。大凡人都很享受这一把手的这种感觉。可在家庭里,这会损伤孩子的童真。而且,夫妻二人在孩子心目中的位置反差大,决不是什么好事。尤其妈妈有权威的家庭,一般不会有愿景的。这是我阅世阅人数十年的看法。现说出来供你们参考。

孩子动辄告状的行为,不是好的行为,应该纠正。给她配的电话是有急事或和人联系的。养成这种习惯,尤其令人生厌。今后到社会上要吃苦头的。

孩子的父母若是喜欢孩子诉说自己的一切,很在意很接受她的喜怒哀愁,家长的疏导和客观分析就犹显重要了。

你们都很年轻,一切都还在爬坡期。该经历的要经历,该沉思的要沉思。要在我们二父辈家庭的肩膀上起步,承袭优处,摒弃短处,一代要比一代强。

这就是我要说得话,你们开心要听,不开心也要听。

微信发出后,除了适儿的一个表情包、亲家公的一句宽慰话外,儿媳以及亲家母没有反应。这天,儿媳带小诗越外出玩去了,适儿也不在家。想得出,小二口没看到我的微信前,就可能因昨晚适儿对小诗越动粗发生了矛盾。我是又添了一把火,让小二口又从另一个层面考虑了家庭问题。直到夜幕降临仍不见他们回,我心里也在暗暗犯嘀咕,在外一天够累的。后儿媳给她婆婆打电话,并请转告我:微信上所说的都能接受,只有一条,说她不会像她妈在家那样强势的,她对适儿还是非常尊重的。希望我能理解。快到九点儿媳才带着小诗越回家。适儿那晚11点多才回家,说是看球的。我都上床了,未照面。

第二天是周末,家庭内一切如常,再不提起。我于12号,即周一便回肥了。至于小夫妻之间、儿媳与她父母之间如何交流沟通,已不是我所能顾及到的,但愿如我所期。一个家庭的生活模式无形中便会在代际间相传,往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是点到为止。

此外,每晚孙女小诗越练琴时总会有不断地哭声,无论其父、其母或其他人陪练都如此。我说不出缘由何在。凭直觉这也并非是不愿练琴,或许与学琴难度加大,孩子畏难抑或急躁?我在想,适儿夫妇也应该认真考虑这个问题才是,此阶段孩子的心理疏导很重要。这也是一个问题。

 

                            作于2018、4、1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