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麻姑山下

(2016-09-03 12:48:10)
分类: 茗人况味

自文革后恢复高考有幸被录取,实乃平生做了第一件让妈妈及亲人展眉的事。除却了知青身份,脱离了农村,确让人有被解放的实在感觉。尽管所学专业与志趣不合,但在那年月,尤对我们这些平民子弟,这已很不重要。紧要的是自己有了看得见的生活出路,有了看得见的未来,而且是被世人以为的还很不错的未来。

我所读书的地方距我生活的城市百余里路。因为不在城市,所以地偏人稀。背靠着麻姑山,那山上稀疏地长着怎么也长不高的马尾松。有一座水库,其时看觉得挺有雄姿的。大坝高高耸立,一汪清水被山环绕,阳光下星星点点,波光闪烁。多少学子在那儿留下了难忘的身影以作纪念。整个学校属于开放式的,没地界,也没围墙。学校大门孤单地立在国道旁。

麻姑山下                                                       (我曾在学校门口的留影)

一条几百米长的土路伸向学校腹地。整个学校最像样的建筑便是一座二边对称的教学楼。一楼是阶梯教室,是我们上基础大课时每天必去的地方。每个小班也都有着小教室,供以学生自修或上专业课。学生寝室有楼房,也有平房,散落在教学楼的左后方。其后修建的图书馆有了现代气味,背靠山、面对水塘,有一股静谧安详地读书求知意味。

每年暑假过后,野草丛生,满校都是,使得整个学校弥漫着浓浓的乡土气息。所以,学校常年都存在着人心思迁的情绪,从老师到学生,从领导到普通员工,暗潮涌动,一有机会便会形成请愿、上访的学潮。记得有一年省高教局主要领导来校巡视,那一晚可能将他折腾地不轻。各系各专业都派出了几十人组成的队伍,轮番地将他堵在室内。大同小异地请愿说辞,硬是闹腾了一夜。估计吓得以后领导再也不敢来了。最有印象的是79年春节前,全校学生“自发”组织了好几百人的上访团,夜间步行到宣城,乘坐火车到芜湖过江,再转乘去合肥的火车。于翌日下午的傍晚才到达目的地省委。浩浩荡荡的队伍堵塞了长江路,成了一道奇景。分管教育的省委副书记出面安抚。在省委小礼堂,听取了学生代表慷慨激昂地讲话,软性地答应了学生们的请愿。其后省委办公厅将学生安置在各宾馆住宿,每人发了五元的回家路费,此事也就歇了。其实迁校与学生何干,几年不就毕业离开了,重要的是教职员工的生活及子女的未来。

作为读书的学生,那里真是一个读书的好环境。没有灯红酒绿的诱惑,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亲朋的可去之处,大把的时间都在书本上。每天基本上都是在大教室、小教室、寝室、食堂、操场几个点上。那时节,从未在课堂上好好读过书的我们,十分享受地为自己的人生做了一次主,充分领略了读书的紧要,更感受到读好书的紧迫,似是背负着国家的希望、人民的重托。偌大一个校园,所能见到最为普遍的一道靓景,就是学子们在处处静谧的环境中忘我地看着书。我也是那其中的一份子,曾为此骄傲过。可也感叹过,毕竟学习四年没能用在所修的专业上。自然那是后话。但不可否认,我学会了读书,懂得了学习。1982年7月毕业,在恩师赵烨峰的力荐下被分至省农科院属下的茶叶研究所,地点在徽州祁门县。


麻姑山下                                          (毕业照。第二排左一是赵烨峰老师。最后一排左三是本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毕业时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