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参加高考

分类: 日记 |
那时节,日子过得飞快。白天在学校,我整日在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中,没有空闲。中午那段时光不敢浪费,趴在办公桌上眼睁眼闭地背诵着该记住的时事政治。晚上回家,早早吃完饭,身定心定地学习着该懂却不甚懂的数理化,一心想着这次考试能在数理化上有个长足的进步。好在那时颇有自学能力,只要学过便能应对一般性的习题。处于压力状态下,记忆功能发挥也很正常。可说每晚12点才恋恋不舍地离开课本休息,因为还有第二天的工作。那段时日,紧张又充实,人的精力也非常充沛,苦而不觉。
高考时间定在1978年7月20—22日。6月份便已发放了准考证。我所考试的地点在靠近镜湖的八中。
那时感觉到,全社会对文革后恢复高考齐声叫好,有种翻身道情似的喜悦。反映在高考安排上就是给予了强烈的关注和高度的重视。此时正是一年中最为炎热的时期。走进考场进入你所在的教室,便感到阵阵凉意,很是舒畅。那时没有风扇,更没有空调,原来是投入很大的物力财力给每间教室前后各放置了一块足有一米见方的大冰块,有效改善了小环境的气温。见之,每个考生无不感到温馨,更有感动。考场中,监考的老师大都是各个学校抽来的老教师。能来参加监考,本身就是一种荣耀。在日益提升科学知识对社会发展巨大作用的时节,他们似乎正在扬眉吐气地享受着好日子的到来。只见他们热情地迎接着每位考生的入场,认真核对座位,并对每位考生反复交代考场注意事项,尤其是叮咛嘱咐考试时的做题顺序和答题细节,轻声细语,其真切情意犹如考生的亲人。这些场景无不构成了我们对那年月的美好回忆。
三天决定命运的考试结束了,连同几个月来的高度紧张和压力,仅以如释重负似是不够,考试的第三天中午结束后,人已是瘫软如泥,获救的感觉是浓了又浓。至今想起那段经历还是感叹不已。以至于考完的翌日,就身处的知青生活,不知路在何方的困境,以“闲话高考”为题作了一篇算是总结式的日记,特录下以表其时的心境。
“决定命运的三天过去了。是那样的艰难,又是那样的残酷,容不得半点的疏忽,半点的麻痹。分分是汗,题题是血。试卷背后,有美妙的人生,却也有不可想象的结局。我的命运归向何处?虽未知,但愿不辜负自己。
为这三天而准备的三个多月的日日夜夜,在人生的长河中可忽略不计,但在一生命运的转折中,重要的无可比拟。付出的是心血,期盼的却是梦寐以求的人生希望啊!度之不易的三个多月,大脑这部机器整天高速运转,从不敢休息,否则便意味着完蛋。父亲生前对子女的希望、妈妈及兄长、姐姐们的默默祝愿,无不是度过这段艰难岁月的动力。疲惫、厌倦、身体不适,在自己的意念中化作了坚持。我确实可以无愧地对自己、对他们说一句:已尽了最大的努力。只能和他们一同祝福!
过去了!过去了!前程是急流还是坦途?心中的那种对自己不做社会的废人、只能做对社会有用的人的念想又强烈起来。不能被发展的社会所淘汰,否则,庸俗的人生便降临到你的头上!
过往的路程,我不会忘却。展望未来,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惟有刻苦、辛勤定要贯穿漫漫人生路!”
现在读起近四十年前的日记,确有矫情,但不失其时心理的真实。毕竟每代人都有自己时代的教育,其行为和思维都会深深有那个时代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