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重修父母墓(二)

分类: 记忆 |
我们和妈妈风雨相伴走过了几十个春秋,没有惊心动魄,也无波澜壮阔,只是一个平凡的家庭,过着普天下千百万人一样的平平凡凡的日子。她,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传统女人,对我们这些子女竟是如此抓心。以至于离世20年了,我们无一日不都在思念她。兄长常说,夜间常会从梦中惊起,心里为到哪儿都找不到妈妈而抓狂。是的,人为思念而被情感撕扯的滋味绝不是好受的,有种心窝疼痛并被掏空的感觉,恨不得抓破天,钻破地。真应了妈妈生前对我们说过的话:“我死后,你们会想死我的”。是的,就凭这一点,妈妈就是一位非常成功的母亲。那么,妈妈又究竟给我们留下些什么?写到这里,我放下手中的笔,做出了我人生中不多见地对一个问题长时间的思索。
待我重新拿起笔来,满脑子里全是妈妈和我们在一起生活的细节,也就是对事对物对人所表达出来的情感、是非标准、做人的常识等等,其间无不透出人性的真诚、晓义和善良。一个个细节串联起来,有了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教养”二字顿时跃出纸面。我们可以没有显赫的家世,可以没有挥之不尽的财富,却不可没有教养。而她教养的一个个细节则使我们内心有了相伴终生的温暖,有了我们立世之根本,而且享之不尽,用之不完。
母爱的天空明朗、清澈,这是她天性所构筑的。我们在这天空下,尽情享受着家庭的和顺和盎然的春意。不管你在何处,她的叮嘱、关怀、挂念、期盼,无时不萦绕在你的身边,犹如和风不时吹拂着我们的心田。她那内在的玉质品格熏陶出的儿女心灵纯美、知书达理。即使我们常年生活在城市的贫民区,生活极为困苦,也全无小市民习气,也无刁钻古怪、戾气之性情,更无对社会、对他人抱怨甚或仇恨之类的情绪。纵有天大地生活重压,她面对我们的都是一派祥和,一片温情,呈现给我们的都是一种无忧无虑的生活空间,至多让生活的风霜雨雪为我们子女增添一些浑厚而朴实的生活背景。她崇尚知识,敬畏文化,即使我们生活多难,给我们这个家营造的都是“满屋清风不觉贫”的氛围。这些都是我们子女富有的生长养料,也是好的门风,尽可世代下传,定会草木开花,果实飘香。这是福报,我深信不疑。我也期望与我有血缘关系的后代对此都深信不疑。
我们何尝不知道,她这辈子生活的好不容易。七十八年的生命历程,她经历过社会和家庭的沧桑之变,曾给她带来多少伤害,也给她带来多少刻骨铭心、脱胎换骨的转换。可她的心很静,坦然面对发生的一切,似乎这都是定数。她真有点不屑于世界变化的气度。有多少忍受、有多少误解、又有多少改变。不变的就是做母亲尽心尽责的道义,还有她那骨子里的傲气。
上世纪90年代,人们生活逐渐向好之时,她是多么热爱生活,我们明显感到出现了她这辈子极为舒心的岁月。她自我保重,非常有特色、有意义的生活安排,无非是想拉长生命的长度,伴随我们多走一段人生的路程。她与子女相处的那份自爱之心,也更令我们敬重有加。但她还是带着对我们的牵挂走了。走得是那么突然,没留一句话,令我们思不尽思;她走得又是那么地干净,未给我们这么多子女一点麻烦,令我们痛之又痛。以至于以后好长一段时间,我们都回不过神来面对没有妈妈的世界。
妈妈离世二十年了,我常从合肥没来由地跑到芜湖,在那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无数次地探望、无数次地找寻,总想找到一些让我心头发热的东西。每次来回,总是惆怅,不尽意,却又期盼着下次再来。心里明白,我是在寻找过往的岁月,寻找心底里那份暖暖的母爱。只不过是通过自己的行为发泄出对妈妈那种刻骨思念的情愫,这也似成了一种精神的寄托。唯有如此,心才有所慰藉。
二十年了,仍感觉妈妈还在身边,没有走远,仍在用慈爱的目光注视着我们这些子女。她确实与我们同在,我从来都是这样认为的!2017年将是妈妈百年诞辰,我拟用一本书的文字纪念她。现在说出来,即是一个计划,也是对她的一个承诺。我还有很多的事未知,需要我去了解;更有许多的事要做,需要我去努力。唯有如此,才能了却我心头之愿,也才能报答我们的妈妈—一个完全可以称道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