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秋”时令

分类: 日记 |
11月初,是农村的“三秋”时令,秋收、秋种、秋管诸项农事都得在冬季来临前完成或安排停当。因此,“三秋”是“双抢”季节后又是一个忙碌的时节。
晚稻是“双抢”时抢着播下的,此时正是收割时。11月的气温已很低,一早下地干活大都还得穿棉袄。我们也学着农民样,用一根草绳系在腰间紧紧扎住棉袄,即可使自己干活利索些,也可保持身上的热量。通常都是妇女在前面割稻,老爷们在后面捆稻,即将割下来的稻子扎成一把一把的以便挑到打稻场脱粒。这个活看似不重,可长时间的弯着腰却是非常累人的。有经验的农民干活都悠着劲,看似较为轻松。我们知青一晌干下来,已是腰不能直,汗一股劲往外冒。这就是差别,不是短时就能锻炼出来的。天气冷,在稀泥地里干活,许多农民还是光着脚的。有些家境好的,穿着深筒胶鞋。我们基本上都穿着鞋,不敢赤脚。农民能吃苦,可更多的时候是没办法不吃苦。
“三秋”时令也最怕下雨,一下雨稻子就泡汤。所以,常是白天干了一天活,累得人往床上爬想早些歇息。可往往是八、九点来钟,响起了急促的敲铃声,催促社员到打稻场加班脱粒。记得1976年那年的秋季,雪来得特别早。11月16日那天,老天竟然飘飘洒洒地下起了农民根本不想看到的雪花,更为讨嫌的是那天的夜晚还没有电。估计那晚是队长最为焦急的一晚。好在雪花飘落的时间不长,第二天阳光灿烂。
秋收的同时正是栽种冬油菜的时候。以耕种二季水稻的江南,冬季带来了大量的农闲地,而油菜正是可以在冬季生长的唯一油料作物。此时播种,来年三、四月份开花,五月收割油菜籽。而在北方一般是种植春油菜,七、八月份开花、结籽。栽种油菜之所以为农民异常重视,它不仅可解决生活的食用油、巧妙地安排农村用地时间,更为神奇的还是它有养地的作用。它本身具有肥田固土功能,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活跃土壤微生物。同时它的根系能分泌一种有机酸溶解土壤中的难溶性磷,提高其有效性。它的茎干、果壳、饼粕以及落花落叶都是很好的有机肥,可以平衡土壤的消耗。因此,油菜全身是宝,故而深得农民喜爱。所以,“三秋”季节,我们和农民带霜缀露地奋战在田间地头,有艰辛,更有对收获的期盼。
那时,还栽种一种现在农村很少看到的草本植物,就是红花草,又名紫云英,俗称“绿肥”。这也是在“三秋”时令所要完成的农事,它与晚稻套播,一般在晚稻收割前的15—20天播种。尤在晚稻收割后,要进行一次磷、钙、钾肥的施用,开春后普遍用一次尿素催长。红花草生命力很强,数九寒冬,它却钻出土面,以其自有的方式默默生长。早春时,上年收割的稻茬四周已遍布了它的茎干。春暖花开时,它的嫩茎上开出一朵朵小红花,非常好看。待其竞相开满在田间,会散发出一种淡淡的香气。此时,广袤的田野间,盛开的红花草,宛如花的世界,甚是壮观。到了插秧前夕,这些盛开的红花草作为肥料被翻入土中,变成了绝好的绿肥。当时,生产队每年红花草的播种面积可达到稻田面积的70%以上。之所以如此普及,正是在于它含有机质相当丰富,是改良土壤、培养地力的上乘绿肥,是形成高产稳产农田的最为基础性、也最为有效的农事活动。
今年春季,我到下放所在的农村,与农友谈起它,也开车沿着许多农村土地寻找,可惜不见其踪影,确有一种怀念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