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父亲的过往岁月(一)

(2015-04-26 21:35:30)
分类: 记忆

《忆及父亲》写出后,感觉很单薄。文中只写了我能看到、领悟到的有限片段。而这些片段又都是父亲在社会非正常状况下的写照,并未涉及到父亲的过往岁月和曾走过的足迹。也难怪适儿看过后对我说,写得太少、太简单。想想确是如此,仅以那篇《忆及父亲》太不足以对父亲纪念的深厚表达。

父亲是浙江绍兴人,家住昌安门外丁家里。名宗钺,号同孚。一九0八年二月十七出生。其父姚通夫,是位私塾先生,一辈子未出过绍兴。父亲在兄弟四人中排行老四。三位兄长分别为宗忻、宗堂、宗德。他们及其后代都一直生活在祖籍。另外,父亲还有一位姐姐,名为梅贞。

父亲八岁便过继给了叔父姚恩孚。由于叔父寄居在安徽芜湖,父亲便由此离开出生地,到芜湖读书,之后便再也未有回过绍兴。小时就常听妈妈说,父亲最见不得小孩子离开妈妈,认为这是小孩最可怜的事。有道是“黑影上墙,小孩想娘”。想必是父亲从小离开父母的那种刻到骨子里的伤感,也就是离开妈妈的那种不安全感。

父亲的过往岁月(一)
                                                                         (父亲的生母)

父亲的养父姚恩孚是位闯荡在外的文化人。面对乡土狭窄人员稠密,读书难以仕进,同诸多绍兴人一样,选择了离乡做学幕这一弄权于人后的职业。有记录的就是任过清无为州知州章惕斋的师爷。其后,追随章氏兴办实业。我想,父亲无论在老家,还是在养父处,从小耳濡目染的教育无非就是“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之类,这也是老家祠堂(永思堂)先人留下的那副对联“惟诚敬孝光家业,永守诗书致大文”所框定的。

父亲的过往岁月(一)
                                                                  (父亲和其养父)

其养母杨氏为安庆人,有过一次生育,惜孩子夭折。后抱养了一位也是浙江籍的女儿。养母待子女非常严厉,父亲对她是相当惧怕,在其面前不敢高言。父亲年幼时面对没有血浓于水的那种温温亲情的家庭教育,是何感受?有何心态?从父亲成年后始终抱有对安庆人抵触的成见,便可知晓父亲年幼时的内心。可想出,父亲孩提时也无甚童趣,温顺、中规中矩罢了。其养母出身书香门第,擅长琴棋书画。 难怪我家以前一个木制柜子里存有那么多的字画,与其太有关系。我的大姐回忆说,小时在住地的院子里,常在祖母身旁听其吹箫,戚戚中雅致有韵。此外,其养母的刺绣也相当出众。

父亲来到芜湖,随其养父、母住在益新公司后的一幢小公馆中。由于其养父任其公司“内司帐”,生活还是比较优越。称道的是,父亲从小习字有道,练就一手漂亮的好字,写出来的字清秀却很有力道,有入木三分之感。我们八位子女无人胜过。

父亲的过往岁月(一)                                          (这是60年代父亲写给在内蒙古某军工厂工作的三姐的信)

养父姚恩孚于1894年在芜湖佐助章惕斋创办了著名的近代中国三大机制米面公司---芜湖益新机器米面公司。由此决定了父亲承继其养父与章氏家族二代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共荣辱共兴衰的命运。

益新公司地处芜湖东门、即因益新公司而得名的大砻坊,紧邻黄金通道青弋江,沿江二岸县乡丰富的物产提供了雄厚的原料基础。益新公司的诞生可说为芜湖工业发展的历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该公司是当时全国为数很少的机制粮食加工厂之一,其投资额在同类中也最大。上世纪初,该公司用糯米稀砌成的四层砖楼建筑,坚固异常,至今还挺立着,成为芜湖的一道风景线。同时从英国进口了当时国内外都属最先进的设备,专事面粉加工和制作。(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