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婴幼儿奶粉,益生元到底有多“神奇”?

(2014-06-24 15:20:13)
标签:

育儿

百品求实

奶粉

益生元

双歧因子

分类: 母婴
前几年,某知名品牌益生元奶粉在英国的一支广告中,曾因为暗示益生元奶粉有助于预防感冒而被英国广告标准管理局(ASA)停播。添加了益生元的婴幼儿奶粉,常常被宣传成“能强健宝宝脾胃,帮助宝宝大便顺畅、不上火”等等。“益生元”听起来似乎是一种功效神奇的物质,但益生元到底是什么?它的作用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如图1所示,婴幼儿奶粉往往会在包装显著位置指明其营养价值,以吸引家长们的目光,而添加“益生元”也会被着重宣扬。但是,如果仔细阅读奶粉罐子反面的配料表,却又找不到“益生元”这个成分,益生元究竟是什么?似乎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其实,配料表中的“低聚半乳糖(GOS)”,就是益生元“家族”中的一员,这款奶粉所标榜的益生元成分就是指它了!

图1  百品求实”产品库中一款婴幼儿奶粉(2段)

“益生元”的真实面目

从来到人世那一天起,人的肠道就不是什么“净土”,胃肠道中生长着菌群,不安分的被称为“致病菌”,而与之对应的,有些菌群能代谢生成一些小分子有机酸、多肽以及维生素等对人体有益的物质,还能抑制致病细菌的泛滥,就被称为“益生菌”(probiotic)。
图2

显然益生菌对于人体健康是有益的,于是人们就想要多补充益生菌。图2表示了通过饮食可以补充益生菌的三种途径,像是喝酸奶、喝乳酸菌饮料都是通过第一条途径,但是这条途径的问题在于,如果不是“特定的细菌”、“保持活性”、“有足够的细菌数量”而且“连续服用”,这种通过饮食获得的益生菌,真正能够到达胃肠道并发挥作用的,数量十分有限。

于是,人们就改换思路,不是通过直接摄入益生菌,而是通过提供好益生菌“喜欢的食物”来扶持它们,能够实现这样功能的食品成分就是“益生元”(prebiotic)。这一思想在1995年被提出后即获得了巨大关注。目前,益生菌的精确涵义在学术界的理解还未一致,所有能够实现类似功能的成分都可以被叫做“益生元”。它们的基本特征是:必须完好达到大肠,也就是说在胃肠中不能被消化;不仅能被“好细菌”代谢利用,还要不能被“坏细菌”利用;好细菌代谢利用之后,必须为人体带来明确的好处。


迄今为止,比较公认满足“益生元”要求的有三种:菊糖(Inulin)、低聚果糖(FOS)和低聚半乳糖(GOS)


还有一种叫“双歧因子”的物质,也是益生元的一种,是指能促进双歧杆菌生长的低聚糖,母乳中大约有130多种,最常用的外源性双歧因子有异化乳糖低聚糖、乳果低聚糖、低聚木糖、异麦芽低聚糖、大豆低聚糖等。


图2的后两条途径,就是目前在婴幼儿奶粉中应用的途径。


“模仿母乳”是设计婴儿奶粉的基本思路,在乳粉中添加益生元主要也是为了模拟母乳中的母乳低聚糖。经研究,母乳中含有100多种益生元成分母乳低聚糖所真正发挥的作用远远超出了增殖肠内有益菌(如双歧杆菌),还包括阻断病原菌在肠粘膜上的黏附以及促进智力的发育等。


“益生元”如何更好地获得?


分析“百品求实”产品库中的婴幼儿奶粉(1~4段),不难发现,益生元是婴幼儿奶粉中普遍添加的成分,并不稀奇,像是单独只添加一种益生元的手段可以说是“落伍”了。


目前,相较于单一的益生元,婴幼儿奶粉中更科学高效的添加益生元手段包括:


(1)益生元组合


利用多种益生元复合添加在婴幼儿奶粉中,对于婴幼儿来说,可以充分发挥不同益生元的协同作用。不同的益生元成分对于婴幼儿体内的菌群增殖作用是有所区别的,几种益生元复合使用就规避了单独食用某一种益生元所带来的副作用


http://s8/mw690/005vNYG9ty6JTVo4kMD97&690

图3  百品求实”产品库中一款添加“益生元组合”的婴幼儿奶粉


(2)益生元与其他因子组合,相辅相成


将益生元与其它功能因子科学组合,相辅相成,比如:

   

 (a)增强机体免疫力。筛选出在增强免疫力上作用较为突出的益生元,协同其它营养成分如各种免疫球蛋白等达到提升免疫力的目的。益生元在此主要作为免疫功能因子的良好载体和功能协助成分。

  

(b)钙的促吸收助剂。研究证实,益生元如低聚果糖等具有明显促进钙吸收的作用,可协助人体提高摄入钙的消化吸收率。益生元可作为奶粉中钙成分的促吸收助剂及良好载体。


(来源:百品求实 http://www.baipin.or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