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不如其人(转载)

(2015-06-13 17:19:20)
标签:

文化

教育

时评

历史

分类: 《杂评专论》
文不如其人》
  扬雄《法言.问神》中说:“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这段话中蕴含着一个重要的文论命题——文如其人。西方也有类似的思想。法国的布封有一句名言:“风格即人格。”在大多数情况下,作家的文品与人品是一致的,和谐地统一于作家的个体生命和创作文本之中。但是,文学史上也还存在另一类现象,即“文不如其人。”在这方面,潘岳、阮大铖与周作人等是经常被人们称引的例子。
  潘岳(字安仁)是西晋太康时期的著名诗人,与陆机齐名,后人有“陆才如江,潘才如海”的赞语。他二十岁走上仕途,但长期滞官不迁,心灰意懒之余,便写了《闲居赋》。在赋中,他描绘自己将在一个清幽高雅的地方筑室隐居,穿地种树,悠游林泉之下,远离仕途尘烟。倘仅由文度人,则俨然是一位高蹈避世的逸士。其实不然,这只不过是“热中人作冰雪文”而已。观其宦海经历,他攀附权贵,奔趋豪门,先是依附太傅杨骏,杨被诛杀后,他又依附专权的贾谧,成为贾氏“二十四友”之首。史载他“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每候其出,与崇则望尘而拜。”这种屈节谄事权贵的行径,与《闲居赋》中所表现的高旷襟怀形成了尖锐的对比。元好问在《论诗》中对此予以辛辣的挞伐:“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千古高情《闲居赋》,争识安仁拜路尘。”
  明末奸佞阮大铖(号圆海),早年依附魏忠贤阉党,南明时又谄附奸相马士英,为时人所不齿,《明史》将其列在《佞臣传》。其人奸滑如此,但其诗却有许多仿淘渊明之作。然而,清者自清,浊者自浊。陶渊明守志不阿,清标高举,诗风萧散冲淡、朴素真醇,文品与人品相谐相融,正是“文如其人”的最佳诠释。阮大铖了无节操,人品卑下,却东施效颦,欲博清名以遮秽迹,但终究逃不出法眼明鉴。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文如其人》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圆海况而愈下,听其言则淡泊宁静,得天机而适自然,观其人则挤眉弄眼,龊齿折腰,通身不安详自在。”
  曾与鲁迅并驾齐驱于二三十年代文坛的周作人,其文恬适冲淡,清涩平和,然而,观其人生轨迹,则人品与文品相去甚远。抗战时期,在这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身为大文豪的周作人,却置民族大义于不顾,公然投敌附逆,当了汉奸,出任日伪政权的“教育总署督办”。抗战胜利后,受审入狱,在服刑四年被保释后,他非但不思其过,反而执笔为文,为其失节百般辩护。与周作人形成鲜明对照,其兄鲁迅则是言行一致、文如其人的一代伟人。诚如许寿裳所言,他的洋洋几百万字作品,无不可以看出其人格的伟大,而他的五十六年的生活,为民族的生存而奋斗、至死不渝,更是一篇天地间的至文——一篇可歌可泣光明正大的至文。周氏二兄弟,虽有着相似的生活经历,但因人生价值取向不同,一个成为彪柄千秋的民族魂,一个则沦为令人侧目的民族罪人。
  潘岳、阮大铖与周作人这类“文不如其人”者,表面上标榜淡泊、自命清高,骨子里却热中名利,委琐卑陋。倘只听其言而信其行,往往失察。还是孔子说得好:“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