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小刘老师要好好工作
小刘老师要好好工作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96
  • 关注人气: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苏州,寻找一种回响

(2025-06-30 22:01:52)

在苏州,寻找一种回响

——《在苏州寻找苏东坡》读书心得

 

蒋理先生一路追寻着苏东坡飘渺的身影。用现代人坚实的脚步丈量苏州古城,在那些老巷古桥、茶馆楼阁间,寻觅着那位九百年前文人踪迹的独特旅程,将苏轼与苏东坡之前奇特的缘分汇成了《在苏州寻找苏东坡》这一本寻“苏”小记。此书引领读者穿越苏州的街巷与古刹,于历史的尘埃与现实的印痕中,寻苏东坡与这座城市的深刻联结。

跨越时空的情意生生不息,是苏轼留在苏州的第一重回响。绍圣年间,定慧寺杂役卓契顺一句朴素惊叹“惠州不在天上,行即到耳”,拉开了三千里险途的序幕,将家书与守钦长老的诗作送至贬谪惠州的苏东坡这份真情动人心弦。卓契顺不求回报,只求如唐人蔡明远得颜真卿墨宝般,留存一份存在的证明。苏东坡感其赤诚,手书《归去来兮辞》相赠。困厄中的人性光辉熠熠生辉,苏州给予苏轼情感上的慰藉。而守钦长老命途多舛,苏东坡在后来的书信中流露出痛惜与敬重,书中通过史料钩沉,将人物与情感一一呈现

一代代苏州人对苏东坡的接力追寻则是百年来回荡在苏州城的第二重回响人们对这位文学大家始终心存向往之情。明代巡抚周忱在定慧寺厨房柴堆中发现湮没的《归去来兮辞》碑刻,使其重现天日;清代官员李彦章寻碑建祠,在寺后创立苏祠、苏亭,供奉东坡;清末四川籍知县李超琼见苏祠荒芜,心生戚然,慨然捐俸重修。这些行动皆源于个人对苏东坡人格与精神的深切敬仰。这种跨越数百年的追寻仰慕,使东坡精神深深镌刻城市肌理,成为苏州文化记忆的一部分

蒋理本人的探寻构成书的第三重回响。定慧寺的银杏古树、苏公弄的小巷遍布他的足迹,面对已湮灭于钢筋水泥的苏亭、散佚的石碑,蒋先生并未止步于凭吊。他从史料中爬梳线索,甚至远至台北故宫博物院,试图考证馆藏《归去来兮辞》墨迹的真伪与流转。他的探寻连接古今,让尘封的故事重焕生机。他的寻找之旅让我感动个人的力量虽如萤火之光,但只要能以一种严谨的态度去脚踏实地的丈量,那么历史的扉页或许会渐渐的穿越迷雾,直达眼前。我也愿沿着东坡和蒋先生的足迹,去继续探寻东坡精神,在历史中找到未来的答案,以“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大步向前,去实现我的人生价值。

“在苏州寻找苏东坡”,寻找的不仅是诗人留下的具体遗迹,更是一种穿越时空的精神共鸣。东坡在逆境中的豁达坚韧,对情义的珍视,以及那份照亮生活的智慧与诗意,经由卓契顺的孤勇、守钦的坚守、历代寻访者的热忱,以及蒋理笔下的钩沉,在苏州这座城市里得到了生生不息的回响与传承。我坚信,伟大的灵魂不会真正消逝,他会在后来者不断的“寻找”中被重新解读,并在寻常巷陌、烟火人间继续给予人们前行的力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