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http://ww3/large/005vDBwzgw1fb1tet01l7j31kw0nfgpm.jpg景行行止" TITLE="敬畏之心的心理效应:高山仰止
今天,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媒体之一的《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非常应景地报道了我的学生、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毕业生柏阳和她现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博士导师达契尔·克特纳(Dacher Keltner)与我们淸华团队一起完成的有关敬畏之心的心理机制研究成果。该论文己经被社会心理学最顶级的期刊《社会与人格心理学杂志》(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接收,即将发表。
http://ww3/large/005vDBwzgw1fb1sxuyvtjj315o0rs1kx.jpg景行行止" TITLE="敬畏之心的心理效应:高山仰止
“敬畏之心”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情感。当人们面对瑰丽的自然美景,又或是面对道德高尚智慧超群的伟人,又或是沉醉于气势恢宏的音乐中,又或是站在巍峨雄伟的建筑物下,总是会油然而生一种特殊的积极情绪——“敬畏感”。在敬畏感的驱使下,人们也会自然而然产生一种渺小感。更重要的是,这种独特的渺小自我体验让人们感受到的是与身边的人、周围的世界,甚至更大的宇宙之间有了更加密切的联系,而不是孤独的感受。虽然在过去的研究中,也曾有研究提到了渺小的概念,但是因为自我的抽象性,研究者难以量化这个变量。
http://ww4/large/005vDBwzgw1fb1sz9komtj30rs0fnadz.jpg景行行止" TITLE="敬畏之心的心理效应:高山仰止
在我们的研究中,首先量化了自我大小这一概念,并首次开发了自我大小测量的问卷。在接下来的5个实验中,我们先是研究了中国和美国学生在14天的日记中每一天的自我大小,发现:当一天中有敬畏情绪产生的时候,人们便报告了更小的自我。
http://ww4/large/005vDBwzgw1fb1t02iimmj30j60eumyz.jpg景行行止" TITLE="敬畏之心的心理效应:高山仰止
之后,我们测查了来自全世界各地的人们在优胜美地国家公园(Yosemite National Park)面对巍峨的高山和秀美的瀑布时报告的自我大小,并对比了游客们在渔人码头悠闲散步时候的自我大小,发现:敬畏的情绪也使人们报告了更加渺小的自己。
http://ww3/large/005vDBwzgw1fb1t1pczzkj30sg0ec0v8.jpg景行行止" TITLE="敬畏之心的心理效应:高山仰止
最后,通过几个实验室的研究,我们进一步证明了敬畏情绪和小我的关系。我们进一步发现在敬畏产生的同时,人们报告了更加强烈的集体主义倾向:美国人在体会到敬畏的同时,认为自己有更多的朋友;而中国人在体会到敬畏的同时,认为自己与朋友们更为亲近。
http://ww3/large/005vDBwzgw1fb1t2kctpuj30im0ccmzw.jpg景行行止" TITLE="敬畏之心的心理效应:高山仰止
特别重要的是,我们还证明了:敬畏产生的小我不同于自卑时候的小我:前者让我们放眼于自我之外,体会到与天地、他人之间的联系;后者让我们着眼自己,从而更加孤独。这就意味着:保持敬畏之心所获得小我之感,终会激发我们融入最大的集体之情。
http://ww4/large/005vDBwzgw1fb1tcv7oisj30ku08cadk.jpg景行行止" TITLE="敬畏之心的心理效应:高山仰止
2014年,我们清华大学心理学系的行为与大数据研究团队曾经发现,在圣诞节期间,无论是信教还是不信教的中国人,都有不同程度的集体感、意义感和幸福感的提升——也许,“敬畏之心”是其中很重要的情感基础。
http://ww1/large/005vDBwzgw1fb1tdam2udj30hs09etap.jpg景行行止" TITLE="敬畏之心的心理效应:高山仰止
无论是祝贺圣诞,还是新年元旦及其他重要的节日!——看来不仅仅是一个祝福,也许也是具有心理现实意义——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要隆重过节的缘故吧。
责任编辑 | 吴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