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喻丰
(整理旧物,发现喻丰教授5年前的作业,现整理发表,好像还是有意思的。我们真的是用眉目传情的吗?)
跨文化心理学家们已经发现人类在面部表情及其识别方面有很大的文化差异,不过能读到生物学家跨界从事心理学的研究还是挺新鲜的。以下就是一篇发表在《当代生物学》杂志上有关“偏好嘴”和“偏好眼”的文化心理比较的研究。
研究者们让 13 个西方人 13 个东亚人看带有表情的面部图片,这些表情包括高兴、悲伤、惊讶、恐惧、厌恶、愤怒以及中性等;之后记录了他们眼球运动的轨迹。所有的面部图片都用“面部运动编码系统(Facial Action Coding System, FACS)”进行了标准化处理,这样使每种情绪和特定的面部肌肉组合结合起来。然后,研究者们再来看被试是如何使用他们特定的眼动策略来精确地读懂这些面部表情的。结果发现,东方人对眼睛更为关注,但相对于西方人,东方人在识别表情时的错误也更多。
http://ww3/large/005vDBwzgw1faky8h6hrij30fz0i176z.jpg:)
研究者还发现,这两组人群眼动上的特异性实际上反映的也正是这两组人群在文化上的特异性。他们的研究表明,西方人用整个面部来传达情绪,而东方人则多用眼睛、少用嘴巴来表达情绪。文章的第一作者杰克(Jack)教授认为“在网络空间中我们使用不同的表情符号来传达不同的情绪,表情符号其实也就是面部表情的一种图标化方式。”
http://ww2/large/005vDBwzgw1faky7g95hgj308c05waab.jpg:)
有趣的是,这些表情符号有着明显的文化差异。西方的表情符号主要使用嘴巴来表达情绪状态,例如: ) 是高兴, : (
是悲伤;而东方的表情符号主要使用眼睛, ^.^ 是高兴, ;_; 是伤心。
另外,眼动研究还研究了被试在看和自己同种族或者不同种族的情绪面孔,如高兴、 悲伤、惊讶、恐惧、厌恶、愤怒以及无表情(中性)等时有无差异。结果发现,人对面部表情的识别并非像著名心理学家保罗·艾克曼(Paul Ekman)所认为的那样没有文化差异,其实差异还是很明显的。
http://ww2/large/005vDBwzgw1faky5mc5vej30fa0bimy6.jpg:)
比如,他们发现,相对于西方人,东亚人较难区分厌恶( p < 0.05)和恐惧( p < 0.001)的表情。然而,西方人在判断所有的面部表情时都保持着相当高的准确率——可能正是由于东亚人把关注点放在了眼睛上的缘故,东亚人在嘴巴上的注视焦点(红色)要明显弱于西方人;但所有这些表情在眼睛上的差异没那么大,在嘴角上的区别却比较明显,从而使得东亚人经常混淆“厌恶和愤怒”、“恐惧和惊讶”这样的情绪,区分得不那么精确。
正好,中国有很多这样的成语:眉目传情、暗送秋波、伈伈晛晛(xǐnxiàn)。《诗经》也云:“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奇怪的是就没有或者极少提到嘴巴传递情绪的,如“目瞪口呆”。按照词汇学的假设,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的语言承载着文化和行为,也许我们真的意味着我们是喜欢用眼睛传递情感。因此,也许中国人真的不太关注嘴,因为描写美嘴的语句也不多见,甚至描写红唇、大嘴这样具有强烈冲击性特征的语句也不多(虽然我们是一个极为讲究吃的民族);而关注更多的是人的手、肤、脖、齿、眉和眼。
http://ww2/large/005vDBwzgw1faky1ndjctj30c104qaaa.jpg:)
不过,必须指岀,中文中描写牙齿和舌头的语句其实也并不少见。譬如“齿如瓠犀”、“伶牙俐齿”、“巧舌如簧”。平时,我们除了说一个人“眉清目秀”、“朗目疏眉”之外,我们也会说他“明眸皓齿”。这就意味着我们在识别表情时虽然没有涉及嘴,但我们中国人肯定也看到了“嘴”,不然又怎么能看见了“齿”呢?
通过对眼动研究、网络符号分析,以及常用的词汇频率比较,系列的研究一致证明,我们中国人真的可能不太关注别人的嘴,而更多关注的是别人的眼睛——西方人可能是通过看整个人的脸来识别其情绪,而我们是通过看一个人的眼睛。也正因如此,“眉目传情”的方式也许更适合中国人的情绪表达和传递。
http://ww3/large/005vDBwzgw1faky12frj6g309j07s4qr.gif:)
通过对眼动研究、网络符号分析,以及常用的词汇频率比较,系列的研究一致证明,我们中国人真的可能不太关注别人的嘴,而更多关注的是别人的眼睛——西方人可能是通过看整个人的脸来识别其情绪,而我们是通过看一个人的眼睛来识别。正因如此,我们习惯了以“眉目传情”的方式进行情绪表达和传递,也可能是因为这种方式也更适合中国人。
参考文献:
Jack RE, Blais C, Scheepers C, Schyns PG, Caldara R (2009).
Cultural Confusions Show that Facial Expressions Are Not
Universal,Current Biology .
责任编辑 | 吴卫国
执行编辑 | 张素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