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积极心理学的节日福音:多帮别人一次忙,自己少生一次病

(2015-12-25 12:51:21)
标签:

杂谈

积极心理学的福音:多帮别人一次忙,自己少生一次病

——催产素解释利他行为对于疾病减轻的作用



当抛开所有的舆论与道德因素,您是否曾扪心自问:在遇到老人倒地这样的情形,扶,还是不扶呢?这本不该成为一个问题,正如古人所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有人摔倒了,搭把手,扶一下,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无需任何思考或犹豫。但当前社会上发生的一些事情,难免使我们产生或多或少的犹豫,因为这似乎已经不单单关乎道德层面,甚至有可能已经上升到法律层面。扶,还是不扶?俨然已成为一个问题。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logo_cn/0a2e8b8a9deb1cf17d0f35bf5c26484f.jpg

然而,越来越多的心理学研究却发现,即使是从自私自利的角度出发来看待问题,我们最好也要与人为善,多帮助别人,因为这种善意迟早会回馈到我们自己身上。一篇发表于2013年的有关催产素受体基因多态性和利他行为影响压力缓解与疾病减少的文章,解释了为什么做好事,最终受益的还是我们自己。

术语解释

下面先简单介绍一下本研究所涉及的几个生物学概念(如果您真的不喜欢看生物学术语,也可以直接跳过去看本研究的结果部分)。


1、什么是催产素?

催产素(Oxytocin),是一种垂体神经激素。它在哺乳动物分娩时起到引发子宫收缩,刺激乳汁分泌的作用,于是在临床上主要被用于催生引产,由此得名“催产素”。但它不只在生孩子的女人身上有,在不生孩子的女人身上也有,甚至在男人身上也有;因此,它不应该只起催产的作用。确实,它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尤其是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心理学的研究进一步发现,催产素在人类的母婴关系和社会关系形成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催产素既能影响亲子依恋和父母教养行为,也能促进人际信任、亲密关系及慷慨行为。催产素也因此被称为“爱情激素”或者“道德分子”。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logo_cn/25a38610ed28c33d049fb0ddf5f29441.jpg

催产素分子结构


2、催产素受体

催产素受体是一类存在于细胞膜上的特殊蛋白质,它能够与细胞外的催产素分子结合,进而激活细胞内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使催产素的作用得以发挥。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logo_cn/5528c5b30164a33e34fb1f84220b8e7f.jpg

催产素受体结构


3、催产素受体基因多态性

催产素受体基因是编码催产素受体的DNA分子。DNA分子是由ATCG这四种核苷酸构成(其中AT是一对,CG是一对)。有研究发现,催产素受体基因的多个位点上都具有单核苷酸多态性;也就是说,其DNA分子上的某一个位置存在碱基置换现象,即ATCG间发生互换。比如在催产素受体基因的rs53576这一位点上,就有三种基因型表现:AAAG GG。目前,关于催产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社会行为的研究都是按照这种划分形式,对这一位点上的三种基因型进行探讨。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logo_cn/2f4ba009152ea29c3b05863fb7cdae3b.jpg

基因多态性示例

本研究的思路

心理学家耗时十几年来开展本研究,主要采用了田野研究的方法。具体从2002年起,每隔一年、分三次调查1916个人所经历的压力事件、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情况及身体疾病的数量;并在2008年时,又采集了这些被试的唾液样本进行基因分型实验;最后将一年间及两年间压力事件的变化、利他行为的变化以及疾病数量的变化情况与催产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多层泊松回归分析。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logo_cn/b67b24c504e1a93be6969166ac985ccc.jpg

4 基本研究思路

本研究的结果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logo_cn/d6554461bf0f37cf7d74e552fe3bfd56.jpg

研究结果

一、别人有难搭把手,自己少生一次病

分析该研究的结果表明,利他行为与压力事件之间具有很强的交互作用(如图6所示)。我们可以看到,当人们的利他行为较少时,IRR(也就是发病率)为1.15,它表示,近期的压力事件每增加一个单位,个体得病数量就会增加1.15个单位,而此时的P值是小于0.001的,说明当人们的利他行为较少时,近期压力事件的增加可以非常好地预测身体疾病数量的增多。而当人们较多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时,此时的P等于0.02,相比之下,这种效应不那么明显。也就是说,不爱帮助他人的人,生活中的不如意,会对自己健康产生影响;而利他行为可以明显缓冲压力对身体健康的损害。所以,我们在不经意间帮了别人一个小忙,却有可能因此而少得一次病。当然,这对于一直在帮助别人的人来说,这个作用并不明显。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logo_cn/a7088f6195f70f5ac7b41745709d8471.jpg

利他行为与压力事件间的交互作用

二、“自私的基因”?其实并不自私

研究还发现,对于不同催产素受体基因型的个体来说,压力事件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作用并不同(如图7所示)。如,压力水平会影响AAAG型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压力越大,这些人的得病数量可能会越多;但是对于GG型的人来说,身体健康状况却不会受到压力水平的影响。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发现。难不成AAAG型的人天生就脆弱或者抗压能力差吗?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logo_cn/4de5fb42c1a8506d7657295334b8b12b.jpg

压力事件对不同催产素受体基因型个体身体健康的影响作用

我们来看看其他研究结果的解释。对于AAAG型的人来说,当他们的利他行为较少时,高压就可以预测高的发病率;但当他们具有较多的亲社会行为时,压力水平与身体状况之间便没有了这种相关性(如图8所示)。也就是说,对于AAAG型的人来说,利他行为在压力损害身体健康的过程中有可能起到一种缓冲作用。所以,不是AAAG型的人天生就脆弱或抗压能力差,而是他们平时的利他行为较少,相应地所产生的催产素也较少,低于能够缓冲压力对健康损害的阈限。而当利他行为较多时,这种缓冲作用便得以体现。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logo_cn/c253827fdaecfc63e520d2e204c8ead0.jpg

8 AA/AG基因型个体的利他行为能够缓冲压力损害身体健康的作用

但对于GG型的人来说,压力的增加对其身体健康状况似乎并没有影响,并且与其参与亲社会行为的多少也没有关系(如图9所示)。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logo_cn/42b11a072ed01b0698dae280eba91835.jpg

9 GG基因型个体的利他行为与压力事件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

这可能是因为GG型的人本身参与的亲社会行为就比较多。该观点得到了很多文献的支持,所以,这个研究中所谓的低利他可能只是一种相对低利他,从实际利他行为的数量来看,低利他的GG型的人所做的利他行为可能要多于高利他的AAAG型的人,所以,对于GG型的人来说,他们所参与的亲社会行为,即便是相对较少,也已经足以起到缓冲压力对健康的损害作用(如图10所示)。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logo_cn/1aabb95eaf8601ecbbca1c6db28f4445.jpg

10 GG基因型个体相对较多的利他行为

当然,基因与利他行为之间,还有很多复杂的问题没有研究明白。但无论怎样,不管我们是什么基因型的人,分配适当的精力做一些帮助别人的事,可能对我们来说都是有好处的。那么,回到最初的问题,在遇到老人跌倒时,我们还是应该扶一把,即使只是出于我们个人健康的考虑。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logo_cn/f410281ac5010a372c5c256755385658.jpg

主要参考文献:

1、Michael J. Poulin, E. Alison Holman. Helping hands, healthy body? Oxytocin receptor gene and prosocial behavior interact to buffer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tress and physical health. Hormones and Behavior. 2013, 510–517.

2、Willem Verbeke, Richard P. Bagozzi, Wouter E. van den Berg, AurelieLemmens3. Polymorphisms of the OXTR gene explain why sales professionals love to help customers. Behavioral Neuroscience. 2013, 11, 27.

3、Frances S. Chena, Robert Kumsta, Bernadette von Dawans, Mikhail Monakhov, Richard P. Ebstein, Markus Heinrichs. Common oxytocin receptor gene (OXTR) polymorphism and social support interact to reduce stress in humans. PNAS.  2011, 12, 13.

4、Mark Wade, Thomas J. Hoffmann, Jennifer M. Jenkins. Gene–environment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oxytocin receptor (OXTR) gene and parenting behaviour on children’s theory of mind. Social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Neuroscience. 2015, 1, 9.

最后,值此圣诞佳节到来之际,祝大家节日快乐!也愿有更多的中国人能互助互爱,美人之美,天下大同!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logo_cn/ddffd13bc03c8adf2cdbb07d8db717b1.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