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据2012年6月7日的《华尔街日报》报道(ForgetB-School,D-School Is Hot),过去十年中,很多国际著名的商学院,已经把“设计思维”这一理念引入到他们的商学院课程中去。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哈佛大学商学院、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乔治敦大学商学院都设立了深受学生欢迎的设计思维课程;密歇根大学Ross商学院则加入和汽车设计相关的课程;卡耐基梅隆大学的Tepper商学院、加州伯克利大学Hass商学院、沃顿商学院、欧洲INSEAD商学院等都开设课程,鼓励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钱颕一教授推动的MBA教育改革,增加的也是与沟通、协调、领导、品格、国际化视野培养有关的软课程。为什么商学院要教学生有设计思维能力呢?
最近,香港著名建筑师罗庆鸿在《南方周末》发文,谈到他曾三次申请入读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建筑学院,均以落选告终。
第四次申请时,面试官问他为什么这么坚持,他说自己热爱建筑学,并且已有多年从事建筑工程的经验。
面试官又问:“你念过心理学吗?”他老实回答:“没有念过。”
“你对社会学有认识吗?”“不认识。”
“人类学呢?”“不认识。”
“这就是你三次申请都被拒绝的主要原因。”他再次名落孙山。
多年后,罗庆鸿回味这次面试,体悟到:建筑既是要供人使用,就必先要认识人,而人类学、社会学及心理学等都是“人”的学问;所以,莫不是建筑学的范畴。其他学科亦是如此!
文中特别提到,当时,主考官从书架上抽岀两本书:一本是心理学教授罗伯特·萨默(Robert Sommer)的《个人空间》(Personal Space: The Behavioral Basis of Design),另一本是跨文化传播学奠基人爱德华·霍尔(Edward Hall)的《隐藏的维度》(The Hidden Dimensions)。有意思的,这也是我给EMBA学生上课喜欢讲的两本书。都涉及到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共生、共存所必不可少的心理学原则和现象。
为什么说“设计思维”其实就是心理学训练呢?
首先,心理学研究人性、人欲。需要知道人想什么?如何行动?如何生活?真正的心理学训练学生养成观察人在自然环境中的习惯行为,从而理解实验室条件下观察到的现象是否具备自然效度。设计同样需要了解客户需求和行为习惯。
第二,心理学研究人与人的互动,相互之间的关系。设计也需要考虑社会关系、社区建设和社交方式。
第三,心理学讲人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如何影响人心和人性。设计讲究风水、环境设计等。
第四,心理学训练学生全面整体地分析事物,反对片面、局部、静止的分析方式和机械决定论。设计思维讲的是同样的道理。
最后,也是我个人最喜欢的,即积极心理学关注人的快乐、满足、美丽、幸福及人与人之间的正能量。而这不也正是设计所追求的目标和效果吗?
中国古人讲:仁者无疆。其实说的就是关心别人、理解别人、考虑别人,这些都可能是我们人生幸福的大道。设计如此,经商如此,做人亦是如此。
(个人平台独家刊发,欢迎转载,敬请注明出处;公众媒体转载需授权,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