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印象埃及之三:尼罗河风情

(2021-02-10 20:42:44)

印象埃及之三:尼罗河风情


 

她是食用的麦粒,

又是作衣裳的棉花。

她是我们欢乐和希望的

永不枯竭的源泉!

尽管她泥沙浑浊,

却使世界上最美丽的江河黯然失色,

神圣,浩瀚的尼罗河啊,

是我们永恒的母亲!

                          ——引自埃及诗人邵基《尼罗河》

 

 尼罗河长6670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纵贯埃及全境的尼罗河,由发源于非洲中部的白尼罗河和发源于苏丹的青尼罗河汇合而成。对于埃及人来说,尼罗河是麦粒,是棉花,是生命的源泉,是永恒的母亲,尼罗河实在是太重要了。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没有尼罗河,就没有埃及。埃及地处撒哈拉沙漠地区,全境干旱少雨。有些地方,例如卢克索,几十年都不见下雨。因而尼罗河水成了他们生存、生活的唯一依赖。古埃及人非常聪明,他们很早就懂得如何来开发利用尼罗河。在埃及,水文测量和河水开发利用至少已有5000年以上的历史,早在公元前3400年,埃及就掌握了尼罗河定期泛滥的规律,沿尼罗河谷地引洪漫灌,发展农业,孕育创造了古埃及的辉煌文明。

 

尼罗河源远流长,水阔波平,两岸风景如画。

 印象埃及之三:尼罗河风情


   今天,当你漫步在尼罗河畔,凝望浩瀚清澈的河水奔流不息;当你乘坐舒适的游艇,徜徉在碧波荡漾的河面,沉醉于两岸的古堡胜迹秀丽风景时,一种对古埃及人的敬意便油然而生。


印象埃及之三:尼罗河风情

印象埃及之三:尼罗河风情

印象埃及之三:尼罗河风情

印象埃及之三:尼罗河风情

印象埃及之三:尼罗河风情

 

尼罗河的东面,是古埃及人建造的神庙如卡纳克、卢克索神庙,以及金字塔等。河的西面则建有大量法老王的陵墓。这些恢弘壮观的古建筑,堪称人类文明的绝唱。西岸的帝王陵墓很多,但我们这个团队只去了门农神像和哈普苏特女王墓两处。 印象埃及之三:尼罗河风情 

会唱歌的门农石像

    巨像矗立在尼罗河西岸和国王谷之间原野上,是由新王国时代鼎盛期的阿蒙荷太普三世建造的。石像是希腊神话中的门农的雕像。罗马统治时期的地震使雕像出现了裂缝。每当起风的时候,门农像就会发出时而慷慨激昂、时而悠扬婉转的歌声般的声音,十分神奇,仿佛在向人们诉说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曾经有过的传奇。

 印象埃及之三:尼罗河风情

 

农巨像高20米,脚有2米长,1米厚。两尊坐像已风化得十分严重,脸部不可辨识。但是仍可以看出整体是法老坐在王位上,双手平放在大腿上的样子。两尊坐像还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左侧的为一整石雕成,右侧的是由石块砌成。

 印象埃及之三:尼罗河风情

印象埃及之三:尼罗河风情

石像上还镌刻古埃及的象形文字。

 印象埃及之三:尼罗河风情



女王墓

哈特谢普苏特墓是埃及的第一位女王哈特谢普苏特的陵墓。它选址在沙漠中,建立在半山腰,蓝天为顶,山体为背。两道长宽的斜坡将3座平广的柱廊串联起来,整体造型简洁明快,且显露出不可一世的气势。

印象埃及之三:尼罗河风情

印象埃及之三:尼罗河风情


女王陵放弃了传统的陵墓布局,完全按山崖谷地环境的需要把整个建筑设计成叠升的三层。台阶柱中央以平缓的梯道连接,最上层柱廊的后面才是殿堂本部,其内殿凿于山崖之中。正面柱廊为简单的方形柱,上层侧廊则为刻有凹槽的圆柱,各种廊墙面皆有彩色壁画。柱廊外观则以清亮纯净的色调和作为背景的悬崖相呼应。这种建筑手法被认为是古代建筑中和自然景观充分结合的典范。

 印象埃及之三:尼罗河风情

印象埃及之三:尼罗河风情

印象埃及之三:尼罗河风情


    虽然历经3000 多年,大殿上的浮雕至今保存完整。两层平台极其广阔,每层平台前设廊柱和通廊,配有极细腻的浮雕内容为女王降生、女王出访蓬特、众人搬运方尖碑等。

 印象埃及之三:尼罗河风情

印象埃及之三:尼罗河风情

印象埃及之三:尼罗河风情

 印象埃及之三:尼罗河风情


陵墓在继续开发之中。

 印象埃及之三:尼罗河风情


与活泼可爱的埃及小姑娘合影。

 印象埃及之三:尼罗河风情


   来到尼罗河边,乘船游览是必不可少的赏心乐事。

 印象埃及之三:尼罗河风情

印象埃及之三:尼罗河风情

印象埃及之三:尼罗河风情

在热情的埃及船员的美妙歌声中观赏尼罗河的风光,大家情不自禁击节相应。

 印象埃及之三:尼罗河风情


印象埃及之三:尼罗河风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