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5044162824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个人资料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博客访问:
关注人气: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中敏看世界(174篇)逐梦南极(九)风雨长城站
(2019-12-24 21:39:10)
标签:
旅游
杂谈
题图:远望中国南极长城站
长城站,是中国登临南极的第一个里程碑,是华人的荣耀。去南极登上长城站,是每一个华人梦寐以求的夙愿。
但能不能登岛,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首先是报请相关部门的审核批准。其次是得到长城站的同意。特别重要的是要有适合的天气,要是风浪过大,是万万不可登岛的。而在南极,风速超过10米/秒的大风天又是司空见惯的常态,一年中几乎占了三分之二。因此,很多远征南极的团队由于种种原因,看着近在咫尺的长城站,却可望而不可即,留下了莫大的遗憾。
我们的团队很荣幸,得天时地利人和庇佑,终于如愿以偿,于2019年11月17日下午成功地登上了长城站。领队吕才辉说,我们是今年第一批登上长城站的中国人。
登岛之前,先来说说长城站。
长城站是中国在南极建立的第一个常年性科学考察站,位于南极洲南设得兰群岛的乔治王岛西部的菲尔德斯半岛上。地理坐标为南纬62度12分59秒、西经58度57分52秒,距离北京17500多公里。
为什么中国第一个科考站选择建在这里?因为这里湾阔水深,进出方便,背依终年积雪的山坡,水源充足。长城站所处位置为南极洲的低纬地区,四周环海,具有南极洲海洋性气候特点 ,被称为南极洲的“ 热带 ”,年平均气温-2.8℃,最暖月1月平均气温约1.5℃ ,绝对最高气温可达13℃;最冷月8月平均气温-7.8℃,绝对最低气温-28.5℃。年平均风速7.2米/秒,全年风速超过10米/秒的大风天数为205天。相对而言,这里是南极气候和环境比较温和的地区,利于日常生活和开展科研工作。因此,同时在这个岛上建立科考站的有七八个国家,最近的智利科考站离长城站不到3公里。
长城站站区南北长2公里,东西宽1.26公里,占地面积2.52平方公里。该站自建站以来经过四次扩建,有各种建筑25座,其中包括主体建筑7座(办公栋、宿舍栋、医务文体栋、气象栋、通讯栋、科研栋)以及其他一些若干科学用房和后勤用房。夏季可容纳60人,冬季可供20人左右越冬考察。
南极的天气实在不敢恭维,老是阴沉沉的,间或风雨潇潇雪花飘飘。去长城站的这天,老天却开了眼。一早起来,晴空万里,阳光灿烂。要知道这是我们到达南极的第一个晴天。
阳光下的南极格外妩媚动人。天空,尤其是海面出奇地蓝,蓝得抹不开,蓝得像墨蓝的翡翠。一碧千里的蓝色背景上,是远处银光闪闪的冰峰雪岭。
这样的良辰美景自然不可辜负,游客们纷纷来到甲板上观景拍照。
与驴友合影。(春笛拍摄)
连平素忙碌的探险队员们也涌到了甲板上赏景了。
海鸟们似乎也兴奋起来,跟着邮轮追波逐浪。
碧空中,一群群、一排排吉祥的鸟儿争先恐后,排空而来。
这样千载难逢的机会,拍客们自然不会错过。他们架起长枪大炮,啪啪连声地猛扫不停。
信天翁,难得一见。很荣幸,我们竟在不经意间邂逅。
信天翁是地球上最大、最能飞、最忠贞的飞鸟。成年信天翁一年飞过的距离可绕地球三圈,一只50岁的信天翁一生的飞行距离可超600万公里,相当于来回月球八次! 这是地球上最能飞的鸟,也是世界上最珍重爱情的生灵。 信天翁超过90%的时间都在海上漂泊,但它们却记得那个几乎固定不变的家。令人忧心的是因为人为的原因,这些可爱的鸟儿正在越来越少,甚至濒临绝境。航行中,亚特兰蒂邮轮还专门举办了为保护信天翁的慈善拍卖会,获得了大家的热烈响应。
黑色信天翁
又一种信天翁
黑背鸥
这鸟儿小巧玲珑,惹人喜爱。什么鸟?不知道,自己猜吧。
这是海角鹱(也叫岬海燕)是南极最常见的海鸟,也是唯一横渡德雷克全程跟随邮轮的海鸟。
南极的天,说变就变。天空放晴不多时,又变得阴沉起来。下午,邮轮终于来到了离长城站不远的海面。
已经可以清晰地看到长城站的全貌。
驴友们又兴奋起来,纷纷拥上甲板,注目遥望。
还有一个特别让人高兴的事。在这离长城站约一两公里的地方,借助长城站的卫星信号,我居然拨通了远在15000公里外的儿子的电话,而且声音十分清晰。要知道,邮轮离开乌斯怀亚后,我们已经整整失联了五天!(据说邮轮的通讯系统出了点故障)
下午三点,接到船队通知,可以登岛了!
我们是第一批出发的,登上冲锋艇迎风破浪向着长城站捷驶而去。风好大,浪也不小,还下起了雨,雨点砸在脸上,生疼生疼。
迎候我们的,还是事先早已到达的探险队员们。
冒着风雨,踩着碎石铺就的路面前行,抬头望见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心头不禁热乎乎的。我们这样一个曾经绩贫绩弱的民族,今天终于有了自己的南极科考站,跻身于南极科考的行列,足以让每个炎黄子孙感到自豪。
“爱国
求实
创新
拼搏”,凝聚了科考队员的高尚情怀和不懈追求。
尽管天气阴冷,但这里的一切都让我们感到温暖。
长城和钟
长城站纪念碑石
在这里留影是必须的!尽管刮着风,下着雨,脚下满是雨水雪水。
这是长城站的纪念馆,陈列着建站以来的图片、实物等宝贵资料。
馆内陈设的图片资料,把我们带回了那艰辛而又有点苦涩的历史。
1983年,中国作为缔约国参加了《南极会议》。由于在南极没有考察站,缔约国没有决策权,参会代表在会议上受尽冷遇:后排落座、不发资料,甚至每当会议到了表决的时刻,缔约国代表就被请出去“喝咖啡”,也不会被告知结果;缔约国代表联合抗议,根本得不到回应。
1984年,32名科学家联名提出建设南极考察站。邓小平专门题词:“为人类和平利用南极做出贡献”,表达了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坚强决心。
次年,长城考察站建成。这一年的10月,中国成为《南极条约》协商国,拥有了决策的权利。
一切都是白手起家,当年长城站的设备和生活设施曾经是这样简陋。
然而,正是凭借这样简陋的设施设备,依靠全体科考队员崇高的情怀、坚强的意志和不懈的奋斗,他们在南极这块土地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赢得了世界的尊敬。长城站的建设和科考也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不断创新,不断拓展。
今天的长城站已经成为小小的科研城,有了自己的南极长城卫星网络通讯系统和比较先进的科研设施设备。科研人员不仅可以在这里从事气象观测、固体潮观测、卫星多普勒观测、地震观测、地磁绝对值观测,高空大气物理观测等,还可在生物实验室、无线电波传播实验室、地质实验室、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实验室、地球物理实验室和微机房里进行综合研究、实验、分析和数据处理。
长城站科考队员来自四面八方,尽管远离祖国有数万里之遥,他们心里依然念念不忘自己的家乡。这是标志了祖国各个城市与长城站距离的里程牌。
风雨之中,依然兴趣盎然。
又该说再见了。风越来越大,浪也越来越高,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探险队员急着催促大家赶紧上船。
回去时的风浪真大,有时一个大浪过来,竟然没过头顶,叫人吓得不轻。好在有惊无险,大家终于平安的回到了邮轮上 。
如愿以偿成功登陆长城站,可以视作是人生的小小的壮举吧,因而每个人都非常高兴。亚特兰蒂船长在庆功酒会上还向每人赠送了一张珍贵的明信片。上面有长城站的邮戳,亚特兰蒂号的标记,特别是船长的亲笔签名。
长城站,中国的荣耀!登陆长城站,我的弥足珍贵的记忆。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中敏看世界(173篇)逐梦南极(八)登临布朗站
后一篇:
中敏看世界(175篇)逐梦南极(十)醉美半月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