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5044162824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个人资料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博客访问:
关注人气: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中敏看世界(173篇)逐梦南极(八)登临布朗站
(2019-12-21 12:17:21)
标签:
旅游
杂谈
题图:远眺天堂湾里的布朗站
离开了丹科岛,亚特兰蒂驶向美丽的天堂湾。下午,我们将第一次真正踏上南极大陆——位于南极半岛的南极布朗海军上将科考站。
说到南极的科考站,我们还得先来了解一下它的历史。
南极是地球上唯一一块未被开发、未被污染的洁净大陆,蕴藏着无数的丰富资源和能源,科学之谜和信息。为了寻找探索这块神秘的土地,早在18 世纪末开始,探险家们就纷纷南下去寻找传说中的大陆,启动了远征南极的艰辛历程。200多年来,留下了许许多多惊心动魄的悲壮故事。1772-1775年英国库克船长,历时3年8个月,航行97000公里,环南极航行一周,几次进入极圈,但他最终未发现陆地。1909年英国人莫森、戴维斯和麦凯首次到达当时为南纬72°24′,东经155°18′的南磁极。1911年12月14日和1912年1月17日挪威的阿蒙森和英国的斯科特率领的探险队先后到达南极点,也把自己的生命永远的留在了那里。
19世纪20年代起,到20世纪40年代,各国探险家相继发现了南极大陆的不同区域,并萌生了占有欲。英国、新西兰、德国、南非、澳大利亚、法国、挪威、智利、阿根廷、巴西等10个国家的政府先后对南极洲的部分地区正式提出主权要求,使这块冰封万年的平静大地笼罩上国际纠纷的阴影。这样下去,这块地球仅剩的净土岂不要毁于一旦?
从1958年6月起,阿根廷、澳大利亚、比利时、智利、法国、日本、新西兰、挪威、南非、美国、英国、苏联等12国代表经过60多次会议,终于达成共识,在1959年12月1日签署了《南极条约》(1961年6月23日生效)。该条约中规定,南极洲是指南纬60°以南的所有地区,包括冰架,总面积约5,200万平方公里。条约的主要内容是:南极洲仅用于和平目的,促进在南极洲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自由,促进科学考察中的国际合作,禁止在南极地区进行一切具有军事性质的活动及核爆炸和处理放射物,冻结目前领土所有权的主张,促进国际在科学方面的合作。目前共有49个国家签署该条约。1983年中国正式加入《南极条约》。1985年10月7日,中国成为“南极条约”协商国。此后,南极条约协商国又于1964年签订了《保护南极动植物议定措施》,1972年签订了《南极海豹保护公约》,1980年签订了《南极生物资源保护公约》。
今天 ,在南极用于和平目的进行科学考察的科考站已经遍地开花。从1904年阿根廷的奥尔卡达斯科考站起,迄今为止,已有30多个国家建立了150多个科考站。我们将要去的是其中一个,阿根廷布朗海军上将科考站。
按照规定,每次登岛的人数不能超过100人。因此,全团198 人分作两批,一批先登岛,再巡游,后一批反之。我们是后一批,于是登岛之前,先在布朗站周围海面上巡游。
停泊在天堂湾的亚特兰蒂邮轮。
冲锋艇出发了。
天堂湾的景色果然名不虚传,风景如画,美比天堂。
冰雪奇观看得多了(见上篇《冰海奇观入梦幻》),且先来看看水中吧。一群群企鹅正在欢快竞游。
一个个都是泳坛健儿,身手不凡。这些巴布亚企鹅是企鹅家族中最快速的泳手,游泳的时速可达36公里,最快时可达70公里。
海水清澈见底,企鹅的身影纤毫毕露,海底的砾石历历可数。
天堂湾畔多丽人!
我怎么就成了第三者?
企鹅通道
这样的身材,还是去做相扑运动员吧。
讲课
争斗
情侣
据说企鹅对爱情特别忠贞,一夫一妻,至死不渝。
守望
观海
大海航行靠舵手(蓝眼鸬鹚)
在南极不多见的黑黝黝的山峰是海鸟的家园。
南极常见的鸥鸟
不知不觉,布朗站就在眼前了。
探险队员早已在守候大家。
南极“布朗海军上将”科考站,简称布朗站,设立在南极半岛上一个极小的半岛上,位于南纬64°53′西经62°52′。这是阿根廷1951年建立的。这个小小的半岛只有大约六百米长,一百五十米宽,有一条宽度只有四十多米的地峡和南极半岛相连。而总共拥有五座建筑物的布朗海军上将站,就位于这座小半岛的西北端。
布朗站背靠着一座巨大的山崖,雄伟险峻,叫布朗断崖。
南极科考站的建筑物基本上都是用柱子支撑起来的。因为南极的风雪太大,如果建筑物直接坐落在地表上。那么随便来一场暴风雪的话,房子就会直接被大雪掩埋。而采用这种建筑方式,可以让风雪从建筑物的底下通过,而不至于把建筑物掩埋起来。
昨晚的雪下的不小,通往布朗站的梯道是探险队员在厚厚的积雪中刨开的。
在布朗站四周,你也可以看到许许多多的企鹅,主要是金图企鹅 ,还有少量的帽带企鹅等。
天堂湾的景色如此美丽,也许你会联想到科考队员的生活一定非常愉悦。其实不然,我们很难体会科考站工作超乎寻常的艰辛。
在布朗站第一排房子的后面可以看到一个平台。那是一座房子的地基,还有一些烧毁的痕迹。说起来还有一段辛酸的故事。事情是这样的,两位科考人员在冬季坚守在布朗站。超强的寒风,零下40几度的冰冷,加上长时期的孤独和寂寞,使他们难以忍受,于是要求阿根廷接政府他们回国。当再三的请求一直没有得到准许,一怒之下,他们竟把一座房子烧了。这就是那座平台的由来。
是的,只有这些真正的南极的主人——企鹅,才会生于斯,长于斯,感觉到环境的舒适,衣食无忧,自由自在,与这个寒冷静谧的家园相依为命,自得其乐。
如若不信,你就沿着这个小岛去走一走,看一看。
本来还想多走走看看,但是,南极的天气说变就变,风大起来了,飘起了雪花。在探险队员的催促下,我们只得依依不舍的告别了布朗站。在岛上逗留的时间总共只有20来分钟。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中敏看世界(172篇)逐梦南极(七)冰海奇观入梦幻
后一篇:
中敏看世界(174篇)逐梦南极(九)风雨长城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