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路透發表「特別報道」,指出中國正加強對香港商界的控制,在政治上實施懷柔政策的同時,中資企業在香港多個關鍵行業中佔據越來越大的比例,包括房地產、金融、電力、建築和股票市場。
報道引述中信里昂證券(CLSA)9月發表的一份報告,指內地企業目前佔中環地區寫字樓新簽租約的50%以上,遠高於2012年的20%。據世邦魏理仕(CBRE)資料,在中環、金鐘、上環和灣仔區的25個甲級寫字樓,中資企業入駐的比例從2008年的13%上升到今年稍早時的21%。
在88層高的國際金融中心的大堂名牌上,內地企業愈來愈多。其中包括2011年成立的國開國際投資有限公司,其是中國最大的政策性銀行,國家開發銀行的海外投資公司。
去年中至今,在香港舊機場啟德,售出的六塊可用地塊中有兩塊被中海外(00688)購入,一塊由保利置業(00119)攬入囊中。
中國建築(03311)等內地建築企業也在奪取市場份額。以合同金額計算,1990年代中期內地企業在公共工程合同中佔比低於15%,現在則已經超過三分之一。
根據金融服務研究機構SNL Financial的數據,在零售銀行業務方面,中資銀行在香港共開設將近500家分支機構,佔全部銀行分支機構總數約40%。
香港金融系統與內地的關係也日益緊密,特別是香港已成為離岸人民幣業務的中樞。根據行業統計,點心債自2007年首次發行以來,其流通規模一路攀升至7000億元人民幣左右。據亞洲開發銀行(ADB)匯整的數據,點心債的規模接近港元計價債券的60%。
內地企業一直在源源不斷地赴港上市,目前在恒生指數中佔到54%的比重。
內地電網巨頭目前正在進軍香港。中國南方電網去年斥資16億美元,收購中電控股(00002)電力子公司青山發電(Castle Peak)30%的股權;而中國國家電網也於2014年初斥資大約12億美元,投資電能實業(00006)分拆子公司港燈電力投資(02638)的IPO。
不過,文章稱北京經濟影響力雖然增強,但支持率並未隨之提高。中港矛盾不時發生,內地遊客的數量從2011年的2800萬激增至去年的4070萬;但另一方面,內地遊客和香港居民之間的交流互動,卻並不是總是那麼和睦。今年較早時,一對內地夫婦讓自己兩歲的女兒在香港街上小便,即與當地青年產生衝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