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 响 阅 读 的 大 门——《草房子》阅读欣赏课教学设计
(2016-01-18 16:49:17)叩 响 阅 读 的 大 门
——《草房子》阅读欣赏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草房子》是曹文轩继《山羊不吃天堂草》之后又一部扛鼎力作。这部优秀的少年长篇小说写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六年中,他亲眼目睹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撼动人心的故事。作品沿袭了曹文轩一贯的厚重、质朴的写作风格,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气息。在今天这样浮躁的社会、冷漠的世态中,它能真正感动所有的孩子,让他们回归精神的家园。
【学情分析】
对于今天衣食无忧的孩子来说,缺少人生的历练,使他们的性格产生了这样那样的缺陷。面对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他们更多的表现出的是对他人的漠视和对人生的无谓。而《草房子》为他们搭建起的精神殿堂,能真正唤醒他们心底的人文情怀,使他们的心变得柔软起来,让他们真正学会感动。
【设计理念】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就要我们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畅游在书海中。指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恰当的课外阅读指导,不仅有益于学生情感熏陶,良好品德的形成,更重要的是能有助于学生语言的积淀。学生在积淀语言的过程,不断的感悟书本的内涵,让书籍丰富的营养源源不断地流入到学生的心中。虽然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了较强的自主的阅读能力,可是从语言的积淀到内涵的感悟,教师的指导都是不可缺少的。阅读量的增加必须以质作保证,不是随便什么书都能让学生读的。
《草房子》作为一部备受人们关注的儿童小说,给了我们带来学生阅读的新方向。我们不仅要在书籍中去感受语言,体会内容,更要去感悟内涵,去感悟童年带来的美好。即使碰到了苦难、病痛等,也依然要有对美的无限向往。就像作者曹文轩说的那样“美的力量绝不亚于思想的力量。一个再深刻的思想都可能变成常识,只有一个东西是永远不变的,那就是美。”
【教学目标】
1.创设愉悦的交流氛围,让学生更深入地走近书中的人物,走近书中营造的童年世界,感受作品的内在魅力,体悟作品中对生命的诠释。
2.采用“班级读书会”的形式,促使个性化阅读与合作性阅读的融合,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准备】
1.学生阅读《草房子》,完成读书笔记。
2.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共同讨论的话题,再由老师进行综合。
3.每个小组选择书中自己喜欢的一个少年儿童形象,完成一段文字描述。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继《青铜葵花》之后我们又一起阅读了曹文轩的另一部作品——《草房子》。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跟随曹文轩叔叔叩响阅读的大门一起走进《草房子》。
二、走近作家
1. 学生简单介绍作者,师相机补充。
2.《草房子》究竟是一本怎样的书呢?得到了怎样的评价?
3.学生汇报交流。
三、走进作品
师:看完了这两部作品,同学们一定发现曹文轩的小说都有一个共同的名称——纯美小说。
读完了《草房子》这本书,你觉得它美吗?美在哪里?
(预设:栩栩如生的人物美,充满童趣的故事美,环境美,语言美等)
(一)感受《草房子》的环境美。
师:作家曹文轩用诗一样的语言,把我们带入一个纯美、温情的画面,让我们再次感受这古朴、温馨的草房子。
1.(课件出示):
在这些草房子的前后或在这些草房子之间,总有一些安排,或一丛两丛竹子,或三株两株蔷薇,或一片花开得五颜六色的美人蕉,或干脆就是一小片夹杂着小花的草丛。这些安排,没有一丝刻意的痕迹,仿佛这个校园,原本就是有的,原本就是这个样子。
油麻地小学的草房子,那上面的草又用得很考究,很铺张,比这里的任何一个人家的选草都严格,房顶都厚。因此,油麻地小学的草房子里,冬天是温暖的,夏天却又是凉爽的。这一幢幢房子,在乡野纯净的天空下,透出一派古朴来,但当太阳凌空而照时,那房顶上金泽闪闪只又显出一派华贵来。
2.谁愿意来读这清新典雅、富有诗意的文字?(配乐朗读)
过渡:曹文轩就是这样以他饱蘸深情的笔触把我们带入了纯美的画面,也让我们跟着书中的人物一起喜、怒、哀、乐,跟着他们一路成长。
(二)感受《草房子》的人物美。
1.猜猜我是谁。
下面我们先来做个游戏,请大家听我读一段文字描述,猜猜她(他)是谁,怎么样?
她是《草房子》中年龄最大的一位,她住在油麻地小学的西北角落里,她热爱这片用几十年心血换来的土地,为了这片土地,她与人们顽固地抗争。她性格古怪,但是很喜欢桑桑,为了救小女孩乔乔,她差一点送命,最后,仅仅为了油麻地小学的一只南瓜,她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学生抢答)
师:同学们一听就知道这是第四章《艾地》中着力描写的人物——秦大奶奶。下面我们请两位同学来参与游戏,一个描述,一个猜,注意:描述语言要精辟,要抓住人物特点。
2.在这座美丽的草房子里,这么多鲜明的人物形象中,最能打动你,让你难以忘怀的是谁?
(预设)
桑桑:
(1)桑桑的调皮、捣蛋、异想天开一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在油麻地可是出了名的,谁来说说桑桑的调皮往事?
(预设:桑桑夏天穿棉衣、用蚊帐做渔网、拆碗柜做鸽笼、通过洞眼往妹妹床上倒水、与杜小康烧红薯引发火灾等)
(2)桑桑那么调皮捣蛋,可是他却赢得了油麻地所有人及我们同学的喜爱,这又是为什么呢?你能不能举例说明?(生汇报交流)
(1)他是书中第一个出场的,在你眼中,秃鹤是个怎样的人?
(2)秃鹤强烈的自尊和倔强来自于他有一颗与众不同的脑袋。作者曹文轩用细腻的笔法对秃鹤的秃头做了特别传奇的描写。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感受作者语言的幽默诙谐。
(课件出示)秃鹤的秃,是很地道的。他用长长的好看的脖子,支撑起那么一颗光溜溜的脑袋。这颗脑袋绝无一丝瘢痕,光滑得竟然那么均匀。阳光下,这颗脑袋像打了蜡一般亮,让他的同学们无端地想起,夜里它也会亮的。由于秃成这样,孩子们就会常常出神地去看,并会在心里生出要用手指头蘸一点唾沫去轻轻摩挲它一下的欲望。
(3)你从这段描写感受到了什么?你希望自己拥有秃鹤这样的秃头吗?
(4)但是在第一章最后一句话,作者却这样写道(课件出示):
纯净的月光照着大河,照着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也照着世界上一个最英俊的少年……
(5)为什么说秃鹤是世界上一个最英俊的少年?你身边也有这样的少年吗?
(6)生汇报。
秦大奶奶:
(1)油麻地的人们以前是怎样看待秦大奶奶的?
(生汇报交流)
(2)人们为什么会一下子改变了对秦大奶奶的看法?
(生汇报交流)
(3)除此之外,秦大奶奶还有哪些事迹令你感动?
师小结:同学们,在书中,除了桑桑、秃鹤和秦大奶奶,还有很多人,纸月的聪明伶俐,纯洁可爱,柔弱中透着坚强,桑乔的积极上进、工作严谨,桑桑母亲的善良朴实,都让我们感受到了人物的内在美,人性美。
这本书的背景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离我们现在已经有四十多年了,他们所经历的那些人事变迁,生离死别,但是从他们身上,我们感动着、收获着,同他们一路成长,这就是文学作品对我们心灵的陶冶和净化。
过渡:这脉脉的书香,饱含温度的文字,让我们心灵纯净,心潮起伏,让我们再次走进草房子,再次体验动人一刻。请同学们选择最精彩的片段、最能打动你的文字,读给大家听,共同来感受作者语言的魅力。
(三)、感受《草房子》的语言美。
1.班内交流、朗诵自己认为描写精彩的片段。
2.老师也从书中摘录的一些精彩片段,我们共同来欣赏。
四、课堂小结
总结:美丽的文字,感人的故事,温馨的细节,一部《草房子》就像一顿丰盛大餐,让我们在享受之余感受到了人间最珍贵的是真、善、美,亲人之爱,朋友之情、同学之谊,拥有它,世界才是最美的。
同学们,课堂有限,阅读却没有终点,让我们大声喊出我们的阅读口号——阅读,悦美!
走进《草房子》-----
阅读·悦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