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道》教学设计及反思
(2015-01-28 09:22:23)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育教学 |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及反思
漳平市实验小学
【设计理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以“大自然的启示”为专题,而《自然之道》是本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课文讲述了作者一行人到加拉巴哥岛旅游,看到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被嘲鸫啄咬时,不顾向导劝阻,让其把幼龟抱向大海。后来,成群的幼龟得到外面安全的错误信息鱼贯而出,结果成了食肉鸟的美餐,令作者非常后悔。文章通过以上事例告诉我们了解和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性,知道如果违背自然规律,往往事与愿违,好心反而容易干坏事。也告诉我们要敬畏自然,感受自然的神奇,与自然和谐相处。
学习本课,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以疑促读,读中感悟,在探究、体验中受到启迪。
【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读新词,学会理解词语、运用词语的方法,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得到启迪。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运用质疑探究、前后联系和情感体验等多种方法理解内容。
3.学习本课,能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了解和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了解大自然的神奇,产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能运用质疑探究、前后联系和情感体验等多种方法理解内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材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理解题意。
同学们,大自然美丽神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与大自然有关的课文,请读读课题。 这里的“道”是什么意思?“自然之道”呢?
二、 检查预习情况。
1.读新词,理解个别词的意思。(预习了课文,词语是不是都掌握了,谁想读给大家听。)
真诚、企图、蠢事、嘲鸫
都读准了,那这个“愚不可及”的意思你知道吗?(说得有点接近了,在字典里啊,“及”的意思是比得上,那愚不可及谁能说说!愚蠢得别人都比不上是吗?通过查字典理解了关键字的意思,就能准确的理解词语了!) 课文里啊还有个地名,很不好读,谁想读读。来,请你读:加拉巴哥岛。 它是南太平洋中的一个小岛,谁再来读读请你读。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板书:看龟
三、学生质疑。
在预习课文时你遇到什么不明白问题或有什么想知道的问题吗?(学生自由提问题)
四、 教师梳理问题,学生根据问题再次自学。
(同学们提的问题真不少,这节课我们一起先来理解这个问题:为什么说我们做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因为这个问题理解了,其他的问题也会明白的。现在我们就是那些游客,回想自己所做的一切,觉得哪些行为是愚不可及的呢?细细读课文,把有关的内容找出来,细细体会。
(生读书,从书中找依据,)
五、师生交流。
师:我们每个人都能静心读书。好,现在把自己的想法说一说,你们怎么就觉得自己是愚不可及的呢?
生如果:(读)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一只嘲鸫突然飞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师:这段话让你体会到什么。你发现幼龟出巢时的动作吗?体会到幼龟怎么样?(有自我保护能力)可是我们一看到幼龟有危险就慌了手脚,所以就做了愚不可及的事。让向导去救幼龟。
师:你们还找到了哪些说明自己愚不可及的句子?
生:我找到了一处──“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向导看到了嘲鸫啄幼龟的头一点也不吃惊,还说这是自然之道,没有什么,我们还不相信,太不信任向导了,真是愚不可及啊!
生:我们是很蠢,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我们怎么没有想到向导的提醒是正确的呢?
生:向导说这番话,其实已经对幼龟离巢入海是怎么回事心知肚明了,他才会这样的冷淡和若无其事的,我们却不明白。
愚不可及的事还有吗?(当我们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后更是认为自己愚不可及了。)
(师出示课文:“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便会返回龟巢。那只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生齐读)
师:是啊,成百上千,鱼贯而出,这样争先恐后出来的幼龟,本是向着美丽的大海前进,可是现在却将面临着惨不忍睹的一幕,所有这些,都是因为我们做了一件愚不可及的事。还有吗?(生找到7
师:是啊,转眼之间,数十只小生命就不见了,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呢?(痛心)来,把你们的心情表现出来。读:
一只幼龟得救了,无数只幼龟丧身了,天啊,看我们做了些什么!
老师也感受到了你们的心情,再读:)
一只朝鸫飞走了,无数只食肉鸟欢笑了,天啊,看我们做了些什么!
(尽管我们来回奔跑,尽管我们拼命拯救,可是对幼龟们造成的伤害已经无法弥补,我们只能捶胸顿足,我们只能仰天长叹:天啊,看我们做了些什么──
师:是啊,我们都做了些什么?我们做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归根到底是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放悲乐,看着海滩上只离破碎幼龟的尸体,听到食肉鸟那欢乐的笑声,此时此刻,我们的心情都是无论言说的,同学们,你们能通过朗读来表现我此时此刻的心情吗?(学生个别有感情朗读7 8段)刚才同学们置身文中,与作者感同身受,才能把课文读得有声有情。小海龟们刚刚出生不久,怀着对大海的渴望,却因为我们好心办坏事,丧失了生命,这两个自然段里的每个字、每句话甚至每个标点,都蕴含着作者那难以言说的痛苦!这都因为──(出示)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啊!
师:我们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了,向导呢?此时此刻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你从哪里看出来?
生:(读)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是啊,如果能了解自然规律,也不会有这痛心的一幕,大自然气象万千,美丽无比,也神秘莫测。有很多的秘密等着我们去探索。学到这里,你们对自然之道是不是有更深的理解呢?(生回答)
师:要遵循自然之道,要按自然规律办事,否则,就会产生与我们愿望相反的结果。你们接触过这样违背自然之道的事吗?你认为怎样才会不违背自然之道?(作业:回去搜集这样的故事,写写自己的想法)
(生充分交流课外知识,如候鸟迁徙不能挽留,山涧小鱼难在鱼缸恒久生存,老虎圈养便失去野性,温室难育参天大树……)
【板书设计】
9
【教学反思】
在许多“精彩纷呈”的课改课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简简单单地读一两遍课文,就开始谈对课文的理解、感受,甚至表演、改编课文等。一群聪明的小孩在老师的引导下,上演一场场配合默契、皆大欢喜的喜剧。这看起来美丽动人,但静心反思,却是雾里看花。
没有实实在在的静心体验、个性探究,那种浮躁肤浅的学习态度怎么能把书读到心里去呢?阅读是个对话的过程,学生一方面从文本中汲取信息,习得母语,一方面又总是以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情感来作出判断和选择,自主构建学习的意义。而这一种过程,首先要让文本同化学生,让学生走进文本。基于这样的思考,我的做法是让学生充分地阅读文本,并在上课伊始提出自己的疑难问题,教师再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梳理成学习文本的目标。这样的目标才是有的放矢,真实有效。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带着学习目标,真切地感受文本,扎实稳妥地细嚼慢咽,吸收文本语言,又将文本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表达所需。阅读是一种对话,阅读更是心与心的交流,只有把书读到心里去了,阅读才有味道,才有收获,才有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