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319弹】《我们诞生在中国》:江山秀丽,生命壮美,问我国家哪像染病

(2016-08-15 16:18:55)
标签:

影响剧大

娱乐

纪录片

野生动物

一部没有任何IP渊源,没有小鲜肉,没有狗血,甚至没有人的电影,拯救了这个令人沮丧的八月。这就是颂扬自然生态的纪录片《我们诞生在中国》,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才是真正站在生物链顶端的电影:苦心经营的制作转化成和谐动人的影响,最终变成人类意识之美的产物。

纪录片教会故事片讲故事

迪士尼召集了五个摄影团队,每一个团队的前期拍摄都在18个月左右,而这18个月的累计素材,最后又在中国导演陆川用故事片的导演方法处理下,变成了四个动物家庭在四季里轮回流转的生命传奇。和我们日常见到的野生动物主题不一样的是,这部电影秉持了迪士尼的合家欢风格,刻意忽略了野生世界的残忍和血腥,展现出了纯粹的欢乐颂精神。

真实或者一定程度上篡改真实,指向纪录片原教旨的讨论并不是这部电影试图涵盖的内容,事实上,这部纪录片最大的意义是直接针对故事片,尤其是中国故事片的。

当我们为这部电影的艺术效果欢喜赞叹的时候,几乎会忘记这部电影并不是人“演出”的,而那四个动物家庭内部的出生、成长、别离、死亡,几乎抽离了所有煽情的技巧,只是简单地去关注生命情感本身,而这种命题和表达能力,几乎在当今国内的院线电影是看不见的。

不夸张地说,《我们诞生在中国》拥有一种诗歌和莎士比亚般的简洁,它清楚明白地知道人们的内心究竟需要什么。

上帝爱一切,人人反人类

如果把这部电影的价值从文化消费的场景中发散开来,将之定性成大众媒介对于现实的反馈,那么我们所得出的结果是令人尴尬的,甚至是令人愤怒的。

在全球野生动物灭绝的惨烈趋势中,中国扮演了极其不光彩的角色。

这里所谓的“中国”,并不简单针对政策环境,也不简单指向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更不是简单批判中国人对野生动物那令人匪夷所思的消费怪癖——食用、药用和工艺美术所用。它就是一个糟糕的黑洞,把大自然最令人尊敬的造化手段,直接降解成了人类卑劣贪婪的欲望。

在现代文明生发的庞然大势中,有一类不可估量的思潮,叫做“存在主义悲剧”。简单来说,它只提出一个问题,“人类生存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我们凭借什么来确立自身的意义?而这部《我们诞生在中国》,依靠人类的能量和才华(相对意志),完成了对于自然(绝对意志)的歌颂。

这个逻辑链条的吊诡之处在于,这一切只能满足人类自己那可怜的窥探欲。而大自然对此漠不关心。

生于中国,而中国究竟是什么

这部电影的英文名叫做《Born in China》,中文片名叫做《我们诞生在中国》,“中国”这两个字被放置到了非常显著的位置,但究其内容本身,除了拍摄场景和拍摄动物在中国的国境线之内,以及影片的原声音乐带有强烈的中国民乐特征之外,在艺术精神上和文化上的中国毫无关系。

我无心把讨论的内容拖进何为“文化上的中国”的深渊,只是隐约感觉到这种命名作品的方式可能带有非常狭隘的危险。

歌颂国家之美和歌颂自然之美,是无法直接对应的,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国家往往站立在自然的反面,前者是破坏并攫取的所有人类行为的集合。而在这部极力鼓吹生态和谐的电影当中,忽然强调“中国”,实在是奇哉怪也。

为什么这么讲?你把所有观众的赞美都收集起来的时候,会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指向一种莫须有的民粹情感;这种民粹情感在单纯的文化消费领域也许并不突出,但当它和全球化的国族右倾暗流并置的时候,就会展示出人类在动物本能之外、社会化之内的摇摇欲坠。(文/楚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