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恋心理
(2023-02-21 08:07:32)
标签:
教育 |
分类: 书籍与心得 |
经典实验:幼猴的依恋
心理学家哈洛设计了两种假的猴妈妈,一个是用铁丝编成的,一个是先做一个母猴模型,之后套上松软的海绵状橡皮和长绒布。把他们和刚刚出生的小猴放进一个笼子里。
实验过程:
1、铁丝妈妈身上没有奶瓶,而布妈妈身上有奶瓶,小猴很快就和布妈妈难舍难分。
2、即使奶瓶放在铁丝妈妈身上,小猴也不愿意在她身边多呆,只在感觉饿了才跑去吃奶,其余时间则依偎在布妈妈怀里。
3、小猴受到惊吓时,会撒腿奔向布妈妈,紧紧依偎。
4、在身上装上电灯泡,布妈妈的体温就升高了,小猴就更加依恋。
启示:
1、父母在喂养孩子的过程中给予的不仅是食物,也包括他们的爱抚、赞许和爱。
2、布妈妈的故事无疑给我们那些忙碌的父母们上了重要的一课。有人认为父母对孩子的爱天经地义,就如同本能,无需学习。但实际上,并不是每个人生来就懂的如何做好的父母。做好父母本身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它要求父母要有责任心,有能力,有耐心,最重要的一点,要有爱心,这才是孩子生命元素的NO.1.
3、现在的父母只是为孩子创造更好的物质环境,买更多的资料,准备更先进的电脑,上更好的学校,似乎是很称职了,可孩子就是不领情,感受不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应该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拥抱、一个肯定的微笑、一次善意的提醒、一份无条件的理解。(成长是快乐的,也是痛苦的)
4、教师,很多情况下或多或少在学生的心中其实也扮演着类似于父母的角色。那么,老师们,你们是否也是只关心学生的学业,而对学生的其他的情感上的各种需要置之不理呢?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有五种层次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而对学生的普遍调查发现,他们最缺乏爱和自尊的需要的满足。所以不论是为人母者,还是为人师者,请你们不要再吝啬自己所能给予孩子的那举手投足的温暖,也许就是那点点滴滴改变着孩子的一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