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课教学课例
(2023-02-08 10:06:03)
标签:
教学反思 |
分类: 教学设计 |
概念课教学课例
“不同类型政府的优势与劣势”
在美国陶森高中,一位教师上了一堂“不同类型政府的优势与劣势”的课。这堂课,以概念学习为主,学生学习的重点是4种政体的特征。课上,教师基本没讲什么概念,而是带学生一起做了一个“搭纸塔”的游戏。最后教师要对学生搭的纸塔进行评比,看谁搭的塔最高、最牢。
在进行游戏教学之前,教师对4个小组提出了不同要求:第一组,如何搭纸塔的决策由小组内长得最高的人作出,其他组员不能发表意见,组长有权监督、指导搭建过程;第二组,如何搭纸塔的决策实行表决制,所有决策都必须通过半数以上组员同意后方可执行;第三组,如何搭纸塔的决策由两名最年长的学生作出,两人都有权对如何搭建这个塔予以监督与指导;第四组,如何搭纸塔的决策都需要获得全体组员的一致通过,每名组员有权在建设过程中的任何时间叫停,以对决策及程序进行讨论。活动结束后,教师让学生介绍搭纸塔的体会,并总结自己小组活动的优势和不足。
在这样精妙的“设计”中,我们可以发现:4个小组相当于4个微型国家,各小组的不同决策方式,相当于4种不同类型政治体制的运作方式,纸塔建造过程中出现的经验及教训,就类似“不同类型政府的优势与劣势”。
同样这堂课放在国内,教师可能先让学生了解4种政体的概念,然后再进行举例以便学生了解不同政体的优势及劣势,最后用一些题目进行巩固性练习。很明显,这样的教学对付标准化考试是有优势的,但只是完成了“知识基础”部分,难以触及“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等更深层、更丰富的核心素养的学习。
“搭纸塔”一课属于项目及任务驱动式学习,这样的课堂同我们常见的课堂学习有很大不同,它给了我们另一种审视教学的视角:以任务或项目学习为主的课堂是“浸入式”学习。“搭纸塔”这样的课堂,学生更像在知识丛林中散步,在其中慢慢探究、深入思考、全身心感悟。这是一种“浸入式”学习,学生用自己全部的身心在学习。可以说,看似“低效”的“散步式”课堂教学,让学生离核心素养更近了一些。因为,真正的核心素养是面向未来的能力及品质,它是隐性的,当下是难以发现、检测到的,更多的是需要学生在活动、在生活体验中慢慢形成。
“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人民教育》刊登过一篇主题为“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课例。课上,教师设计了一个活动项目:学生分4组,每个组配发一些材料和工具;要求各小组利用这些物品生产简单的产品:圆形、正方形和正三角形等;这些产品价值不同,在规定时间内,看哪个小组创造的价值最大。
学生拿到材料袋后发现,各组的原材料和工具都不一样:有的剪刀多,有的纸多。怎么办?小组内讨论后找到了好办法——纸张充裕的组用纸去交换剪刀;或用几张白纸去交换一张彩纸等。通过活动,最终让学生明白一些道理:由于各国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不一样,形成了国际分工;而国际分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从而促使国际市场形成。这样的项目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也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了学习内容,同时提高了学生自己设计方案、选择策略的应用能力。
任务或项目学习是综合性学习。“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一课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活动性、体验性,关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情感及生活体验,关注了“知识是如何产生的”这一基础性问题,也关注了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等,体现出带有综合性学习性质的项目学习、问题学习,具有多种学习价值及可以达成多种学习目标。
任务学习或项目学习是一种任务驱动式学习,它将大大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及综合能力,这种综合能力对于学生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为生活及社会中的具体问题都有一定的综合性,单纯的学科问题很少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