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落实地理实践力,构建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地理课堂
(2018-05-22 15:02:25)分类: 教育教学与感悟、反思(原创) |
有效落实地理实践力,构建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地理课堂
——河北省初中地理优质课观摩后的反思
唐山市迁安市野鸡坨初级中学
十一月的沧州已经进入冬季,在这日渐寒冷的时节我第一次踏上这片多次经过却无缘与之相拥的城市,与各地公交车进入取暖期增加票价相左的是沧州所有公交车免费乘坐,并且司乘人员特别热情,从这一刻起,沧州已在我的脑海中深深扎根,势必久难忘怀。沧州景美人心更美,因为这是一个充满人情关怀的城市。沧州有大爱,充满了人情味道,冬天的沧州是温暖的,为沧州点赞,为沧州的领导点赞。
时逢河北省第八届优质课大赛于沧州十四中举行,来自全省各地的20名初中地理教学精英齐聚“狮城”,摩拳擦掌,欲一绝高低。我有幸在学校和中心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来到这里观摩学习,准备从各位选手的精彩授课中吸取精华,提升自身教学水平。
本次优质课评比以“初中地理课堂与地理实践力培养”为主题,教学内容、教材版本自定,要求以展现地理课堂如何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为主要内容。这是一堂开放性极强的课,无论是内容选材还是课堂构建都需要细细的推敲,精心的设计,更主要的是如何落实地理实践力,如何让学生从课堂中学到有用的以及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并会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课应该是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够感知地理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中,能够知道地理知识能够为我们解决实际问题,让我们生活得更加美好。
什么是地理实践力?从后来人教社丁尧清博士和石家庄教科所范光清老师的讲座中我知道了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考察、调查、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能力和品质。用于在真实情境中观察、感悟、理解地理环境及其人地关系。地理实践力具体表现:(1)能够用观察、调查等方法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有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兴趣。(2)能够与人合作设计地理实践活动的方案独立思考并选择适当的地理工具。(3)能够实施活动方案,主动从体验和反思中学习,实事求是,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方法。
用地理实践力撬起初中地理教学前进的步伐,在课堂中教给学生鲜活的地理知识,让初中地理课堂有血有肉更有灵魂。地理本源于生活,从生活中来又回归于生活,地理教学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我们的地理课堂要让学生学到利于未来发展的知识。
知地明理,要把静止的知识动起来,构建开放的地理课堂,构建兴趣浓厚的地理课堂,在此次观摩学习中我体会到所有参赛教师都做了充分的准备,他们研读课标,精析教材,深挖资源,大胆创新,把课做精做强,见筋露骨。
北戴河一中鲍娜老师《等高线地形图》、石家庄市第40中学焦冀东老师《学看地形图》,都通过实体景观图片导入,激发学生兴趣,都在课堂上让学生亲手绘制等高线地形图,通过小组合作将立体模型转为平面地图。焦冀东老师整节课以虚拟的微信好友在太行山失联为情境,让大家共同参与救援为主线,贯穿整节课教学,学生在乐于助人的心理活动中参与学习,识别山体不同部位,归纳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点,比较山脊和山谷等高线的区别,并在情境中运用等高线帮助他人解决问题,克服困难,从而提升了地理实践活动的行动能力和品质,有效落实了地理实践力。鲍娜老师通过暑假夏令营露营活动情境创设,让学生选择合理的露营地,选择观看日出的最佳地点和最佳路线从而深化对等高线的理解与运用,体验地理位实践生活服务,培养了学生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保定十三中李珊珊老师从课标角度明确了《青藏高原》学习目标,整节课以自己亲游西藏带领学生走进课堂,焕发学习激情。这节课流程清晰,过渡自然, “导入新课(我在哪)——慧眼识图(说高寒)——合作交流(理关系)——情感升华(谈和谐)——学以致用(我实践)”环环相扣,以攻略西藏带什么,怎么去,看什么,买什么连结成线,一气呵成,让学生跟着她的步伐一步步走近青藏高原,运用相关地理知识解释相关地理问题,并且在进藏方式中让学生选择合理的交通方式,紧扣现实问题,这节课强化了人地协调观念,培养了学生设计出行计划和旅游攻略的能力。
唐山开滦十中张宇航老师给大家展示了一节精彩的地理生活课《地球公转与节气变化》,她从24节气申遗成功导入,激发了学生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她设计了一系列联系现实生活的活动:看日历,找节气——通过一些风俗习惯认识24节气与我们生活的息息相关以及对古今人类生活的影响;因公转,节气变——考查学生用已有知识解释自然现象,为下一步学习进行了合理铺垫;测日影,定节气——让学生思考古人通过气候、动植物、太阳、日影变化确定节气唤起学生对24节气和自然环境变化的认知,用自己一年来测良好的影子长度让学生直观感受影子变化规律,并让学生找出影长对应的节气,圭表的模拟实验提升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扬文化,传节气——明确学生的责任担当,为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献计献策,最终把情感升华与实践力落实紧密结合,也为今后学生在生活中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指明了方向。
唐山76中陈飞老师设计了一节紧密联系现实生活的《时差——时区盘》的课,本节课通过十一期间张一晴父亲所在沧州杂技团在埃及开罗表演与张一晴在家看直播产生的时间不同引出时差,并且模拟地球自转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认识时差产生的原因,经过简单计算,引导学生认识时区,建立时间与空间对应的概念,引出时区盘的制作,化解时差计算的复杂性。教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制作时区盘,然后设计活动教学生使用时区盘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让时区盘转起来,将现实生活与地理知识巧妙结合。特别是最后的小组答题接龙游戏激发了学生的热情,把地理实践力落实到了学生的行动中。
邯郸市育华中学崔建如老师选取了《地图的阅读》作为参赛作品。从她所在的邯郸和学生所在的沧州两个城市构建课程,引出地图的实际应用。从自主学习到师生交流再到合作探究,学生一步步按着教师的引导感受知识,获取知识,展示成果,把地图三要素相关知识自然结合,落到实处。教师在课堂中海运用了手机导航图,丛台公园导览图,经纬网地图,让学生掌握运用地图的基本技能,对地图产生亲和力,并尝试用地图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保定师范附属学校刘淼老师结合几代人的人口状况引导学生分析人口年龄结构,人口增长特点,她用事实说话,用事例佐证,让学生能够全面理解中国的人口政策,通过家庭生育观念调查表等资料培养学生学中用,用中想,知行合一的品质,教师让学生学会在课下调查,课上绘制人口增长曲线。见证今天——回到昨天——畅想明天,几步活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感受身边人们生育观念的变化,从而提升学生对生育政策的认识,最终落实到学会辩证的看待身边的事物。
这次观摩学习让我大开眼界,每一位老师都把自己的亮点呈现给大家,每一节课都有值得大家借鉴学习的精彩之处。从地理视角认识世界,认识生活,而后用地理知识提升生活的品位,注重实践和课外经验,有效落实新课标理念使这次活动的主题得到了很好地落实。参评教师把课上的开放与开放的课下有机结合起来构建了真正开放的地理课堂;教师在课堂中注重把现实热点问题与未来发展观念相结合,让学生学会关注当下,学会憧憬未来。
此次观摩学习虽已结束,但是我觉得带给我的震撼是久久不会平静的。一名教师应该热爱自己的学科,把它当做生命的一部分。如何让自己的学科生灵活现,充满生机,需要教师不断思考,不断推敲,仔细琢磨。当有一天,学科成为一名教师的名片,教师成为一部活的教材,那时候也许才能说一个教师真的是成功了。
每一名教师都应该勤思考,关注现实,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我们的地理教学和我们的学生;每一名教师都应该多研究,永于反思,善于取长补短,与时俱进,大胆创新,让我们的地理教学永葆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