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常见的假化石——雕刻三叶虫

(2019-12-30 20:47:40)
标签:

假化石

雕刻三叶虫

蝙蝠石

蝙蝠虫

德氏虫

分类: 石话石说
一些化石不仅是忠实记录远古时代生物和地质状况的“书页”,它们还承载着一些地方独特的文化内涵。早在1400多年前,晋代的郭璞在《尔雅》中就提到过山东人用“蝙蝠石”制作砚台的事(直到现在市场上还有不少以蝙蝠石为原料的工艺品)。这里的“蝙蝠石”指的就是山东出产的堆积在一起的三叶虫尾甲和身体其它碎屑的化石(碎屑中常见的有蝙蝠虫、德氏虫和蝴蝶虫的残骸)。科研价值、观赏价值和文化价值使得蝙蝠石在市场上比较受人欢迎。
虽然在当地蝙蝠石的出产量十分巨大,但是在市场上确实也依然存在着不少假货。当然,这些假化石往往都是以雕刻当地出产的几种完整的三叶虫为主。毕竟相对于几乎随处可见、造假反而比真品成本还高的残骸,一些完整的真化石不仅在卖相上更受欢迎,还会因为更加罕见其价格也会水涨船高(如完整的璞氏蝙蝠虫等),更容易使造假者获得利润。
常见的假化石——雕刻三叶虫

常见的假化石——雕刻三叶虫
▲典型的假化石——雕刻出来的三叶虫

虽然造假者模仿的是山东的三叶虫,但其实在国内其他地区也时常会看到这样的假货,例如一些旅游纪念品点、商铺或者古玩街中。不过说起来这些假化石的破绽也非常明显。就举上面两张雕刻的假化石为例,除了雕工拙劣、人为的痕迹明显、线条生硬无立体感之外,最明显的bug就是它将帕氏德氏虫的头部和璞氏蝙蝠虫的尾巴“融合”在了同一只三叶虫上。当然,许多真的三叶虫化石因为清修技术的问题,也可能会在化石本身留下刀刻或者针戳的痕迹;而还有一些化石则因为开采后没有经过修理,有时候看起来也会有种“糊”或者“粗糙”的感觉。这两种情况也需要注意区分。从感觉上说,真品即便看上去很粗糙,也要比现有造假技术下的大多数雕刻和翻模三叶虫要自然。当然这需要接触者具有一定的经验。除了完全雕刻的假蝙蝠虫的情况外,还有一些则是在真的蝙蝠虫的头后或尾巴前再雕刻出一个“三叶虫”。
常见的假化石——雕刻三叶虫
▲清修得比较棒的德氏虫,前面两图中的假货就是在模仿其头部
常见的假化石——雕刻三叶虫
▲德氏虫线描图
常见的假化石——雕刻三叶虫
▲完整的璞氏蝙蝠虫化石

不可否认的是,新手如果仅凭感觉来判断真假,还是很容易出现误判的情况,所以学些相关的基础知识,并通过实地考察或寻找靠谱的商家接触实物、结合经验等才是上策。通过学习基础知识,新手会更容易注意到造假者所不能注意到的“玄机”。例如三叶虫的头鞍形态、面线类型、一些种类三叶虫的复眼和身上的瘤点等生物细节,不仅有助于新手辨别真化石和雕刻化石,还是辨别一些三叶虫种类的重要依据(仅适用于正压,腹压的话会没有像瘤点和复眼等细节)。对比前面两张假化石和后面精修的德氏虫,我们可以轻易地发现真品德氏虫头部的面线、颊刺形状和身上的瘤点等细节(雕刻品上甚至连眼睛都没有雕刻出来)、真品璞氏蝙蝠虫尾甲上的肋沟和间肋沟等细节在雕刻品上完全没有体现。所以,其实无论在什么圈子学习一些靠谱的知识永远是有益无害的,至少这些知识或许能在你面临一些“难题”时找到解决问题的可靠依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