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陵区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幼儿园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的实践研究》

(2017-12-31 15:12:15)

高陵区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幼儿园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的实践研究》

一、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孩子的阅读开始越早,阅读时思维过程越复杂,阅读时对智力发展就越有益。七岁前就学会阅读,就会练就很重要的一种技能,边阅读边领会。”《指南》中提出;“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行,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园语言的发展贯穿于各个领域,也对其他领域的学习和有着重要的影响。”那么,抓好这个时期幼儿早期阅读的培养对提高幼儿表达能力和顺利完成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过渡有着重要的作用。《指南》中也指出:“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拓展学习经验。”

阅读是一项获得信息、传播信息、增加知识的活动。阅读得越多,人的能力及适应性也越强。早期阅读并不在于单纯发展孩子的阅读能力,而更在乎启蒙阅读意识,让孩子通过各种途径,接受各种信息,形成阅读的概念,即要看、要听、要读、通过养成性教育,有力的推动今后的学习。在一项调查中显示全世界年人均阅读量第一名是犹太人,64本、中国人人均阅读图书为4.35本(其中多数是教辅类书籍)、日本40本、韩国11本、法国20本、以色列60本。这一数字比例,引起了我们教育者的关注。我们在思考,中国是一个文化之国,可是为什么现在的我们为什么阅读量在全世界数末位置,我们的问题出现在哪里?阅读作为早期教育的热点,已经形成全球化趋势。

在我们的实践中发现,我们的城里的家长已经对阅读有了重视,可是很多的农村家长还是认为阅读是上小学之后事情,80%的家庭中没有早期阅读的材料,他们对于阅读的理解就是给孩子提供一些汉语拼音较多的书籍,学知识;还有一大部分家长并不愿意给孩子买书,觉得就是浪费钱;当然还有很多家庭并没有阅读的意识,等等的现状都影响到了我们农村幼儿的阅读习惯和能力。我园在6年前就开始进行了阅读的教学活动,就是希望引起我们教师和家长的重视,也希望对我们农村幼儿给予定的启发和价值。因此大力推进幼儿阅读在农村幼儿园的实施,发挥阅读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成为了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想通过我们的实践研究,获得一些对我们家长、孩子、老师有帮助价值信息,从而能促进我们农村幼儿的良好阅读习惯和能力,给他们一生的学习、成长奠定基础。

因此,我们立足于本土,立足于我园的实际情况,确立此课题,从幼儿的实际出发,以幼儿的身心特点为基础,通过何种形式、选择何种内容、采用何种教育策略等都是需要我们深刻研究的问题,希望通过该研究,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所谓早期阅读,是指在幼儿园阶段,以图画读物为主,以看、听、说有机结合为主要手段(不要求书写),从兴趣入手,萌发幼儿热爱图书的情感,丰富幼儿的阅读经验、提高阅读能力。 开展阅读活动,为幼儿提供阅读图书的经验,前识字经验与前书写经验;向幼儿提供有具体意义的、形象、生动的阅读材料,帮助幼儿将阅读内容与口头语言连接起来,产生一定的联想。也就是说开展阅读活动,不以孤立地识字为前提,而以培养兴趣为主,在享受阅读的过程自然而然地积累对汉字的认识,从而更好地为阅读服务。

《纲要》明确地把早期阅读方面的要求纳入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提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的兴趣,培养前阅读技能。”在幼儿阶段,以图画读物为主,以看、听、说有机结合为主要手段,从兴趣入手,萌发幼儿热爱图书的情感,丰富幼儿的阅读经验,提高阅读能力。尤其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即将进入小学阶段,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他们阅读的能力,帮助他们掌握阅读的方法,将为他们顺利迈入小学及终生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对于年幼的儿童来说,只要是和阅读有关的任何行为,我们都可以算作阅读。

《指南》中的语言领域第二子目标:阅读与书写准备中通过三个目标来阐述对幼儿阅读的要求,目标1:喜欢听故事、看图书;目标二: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目标三: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在三条目标了详细的从更年龄段进行了有目的、有层次的要求及合理的教育建议。因此可见早期阅读对幼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认识到早期阅读教育是幼儿文学活动的充实和整合,不是把识字作为唯一的内容和方式,而是在培养幼儿欣赏、讲述和朗诵等多种能力的文学活动中,让幼儿了解一些有关书面语言的信息,增长对阅读活动的兴趣,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实现文学活动的多元价值功能。

三、研究目标:

1)更好的了解《指南》中对各个年龄段幼儿阅读的要求,同时在研究过程中了解各年龄段幼儿早期阅读的水平、需求与潜能。                  

2) 通过多种途径,梳理有效、多元的早期阅读活动形式与内容,激发幼儿早期阅读的兴趣。                  

3)分析幼儿早期阅读的特点,形成系统的早期阅读的指导策略。

4)完成主题活动背景下的早期阅读课程的实施。

5)做好家园共育,向家长传递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家园共同重视幼儿的早期阅读。

6)创设条件让阅读融入幼儿生活,幼儿在适宜的早期阅读环境中,能自觉养成良好的阅读。

四、研究内容:

1.本园幼儿早期阅读情况的调查与研究。                  

2.以绘本为主,有机结合看、听、说、玩、演、画等形式开展早期阅读活动,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形成初步的阅读习惯。                

3.对不同年龄段幼儿进行早期阅读活动指导,总结农村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培养的梳理指导策略,提升教师的指导水平,丰富幼儿的阅读经验,提高阅读能力。

4.通过实践,研究主题背景下早期阅读活动的开展,以及促进幼儿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材料学习,结合幼儿实际制定研究方案,指导课题研究。

2)调查法:对幼儿早期阅读习惯情况进行调查总结,不断结合实际制定教育指导策略,对幼儿阅读习惯变化进行研究。

3)行动研究法:在日常教育教学研究实践中发现问题,对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思考幼儿园幼儿的阅读现状,研究指导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策略,提高幼儿的早期阅读水平。

4)经验总结法:根据幼儿早期阅读活动中的各种状况,分析激发幼儿早期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在研究过程中,对问题进行理论分析、探讨、总结,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从而更好地指导新的教育实践活动。

六、研究的主要过程:

(一)学习理论,创新实践

课题一成立,我们课题组三人就召开了课题会议,制定了我们的课题方案以及课题的研究设想,首先我们从理论方面进行学习,《指南》是我们要学习的第一步,清楚的了解3-6岁学龄前儿童在阅读方面的不同层次的要求。同时我们以集中学习和自由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学习相关的先进教育理论,提升自己的专业修养,每月通过智慧树推荐家长和幼儿一本有意义的图书,每学期开展两次教学观摩活动,在并邀请园领导及全园教师观摩,撰写阅读方面的读书笔记和科研随笔,进行相关的交流沟通,读书笔记和科研随笔的撰写任务促进了我们自主去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来充实自己,无形之中这是一种教育理念的积累,在写作中会自然流露笔尖。

另外,基于我们老师理论知识薄弱,我们还邀请我们的业务园长及其他有经验的教师帮助我们的进行课题指导。通过实践把枯燥难懂的理论知识内化为自己能接受的内容,从而提高自己的内涵,帮助自己成长。

(二)多种形式,探索之行

在课题实施的研究中,我们认真研究有关方方面的教育内容,根据实际情况,不断的调整为我们的实施方案,开设多样的教学活动,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分别制定了自己所带班级的阅读计划,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开设自己班级的阅读活动以及图书区的相关投放。

1.每学期我们每个人开展两次阅读活动的教学,要求要从幼儿园的年龄特点出发,阅读的活动组织要遵循游戏的教学本质,可以生成不同领域的教学活动,使孩子们接受多元素的教学活动,如王晓教师开展的中班阅读活动《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是一本关于妈妈与孩子爱的书,非常适合小朋友阅读,教师结合三八活动在开展了本节活动的教学,整节活动在和孩子们在交流探讨、比一比中,孩子们打开了关于爱的话题,我们的农村的孩子们,有时候羞涩,不善表达,特别是爱的语言,他们表达的很少,通过这样的活动他们学习了另外一种的表达方式,希望我们的孩子们能在这本书里找到爱,懂得爱,学会爱。如尚娜教师开展的大班阅读活动《挠挠大怪物》,这是一节以绘本为载体的美术手工活动,我们阅读活动的的介入点应该是很多元素的,虽然是一本书,但是我们带领孩子走进书里应该是信息多元的,使我们的孩子发现书中的美妙,知道书中的内容除了讲故事外,其实我们还可以有更多想表达的东西,从而来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如陈晓艳教师开展的阅读活动《一粒纽扣》,一本很有意思,非常贴近小班幼儿园的书籍,里面通过有趣的寻找纽扣的故事让孩子们潜意识里认识各种图形,进行数学活动的教学。从而我们看出,阅读活动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很多领域的教学,我们作为教师应善于发现这样的图书,带给孩子们不一样的体验,从而调动他们的阅读兴趣。

2.家长工作是课题研究的一个重要的方向,因此我们从一开始就进行了家长问卷调查,通过调查了解我们家长对阅读的认识。我们分别在自己所带班级抽选了十位家长进行了调研,问卷调查对于我们课题中家长工作给予明确的方向,调查的结果显示我们发现家长还是对阅读的重要性了解较少,不是很了解阅读对于孩子的成长有什么重要的影响,对于孩子们的阅读教育有认识,但是坚持性不够,并停留在讲故事的层面,认为什么样的故事都能让孩子们的阅读,内容的选择欠缺。通过调查,我们课题组成员商讨分析,反思我们的问题,制定我们的家长工作方案,通过在智慧树的好书推荐、家长会来指导我们家长如何进行选择图书,通过天天打卡,促进亲子阅读的机会,使家长们感受亲子阅读的快乐,增进之间的情感。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家长走进校园的阅读活动,如我园的“师幼阅读养成项目”;图书跳蚤市场,大班家长和幼儿将自己在家不在需要阅读的书籍布置成自己的图书小店铺,中小班的幼儿挑选买自己喜欢的书籍,在享受社会经验的同时,感受不一样的获得阅读的不同渠道。还有“家长进校园讲故事”活动,大中小制定不同形式的活动,小班家长讲故事,中班家长是亲子表演故事,大班是根据主题活动《我是中国人》开展亲子古诗词朗诵,家长积极参与,当每一个家长通过绘本把思考带给孩子时,家长也把保存的巨大精神财富带给了他们,为他们建造起了想象的精神空间和心灵空间。为孩子和家长提供了一个表现自我、展示才华的舞台,增进了亲子间的情感交流,让家长与孩子共享亲子合作演绎所带来的快乐。而家长们通过这个平台也树立了科学的阅读理念和掌握一些阅读的方法——阅读除了看、听、说等,其中表演也一种生动的阅读形式。为亲子阅读提供了很好的一个思路,最后我们还为参与活动的每位家长送上了一本我们精心挑选的绘本书籍,激发他们陪孩子阅读的坚持性。

3.早期阅读的定义上清晰的表述了以图画读物为主,以看、听、说有机结合为主要手段(不要求书写),从兴趣入手,萌发幼儿热爱图书的情感,丰富幼儿的阅读经验、提高阅读能力。因此我们没有将阅读停留在仅仅是看画面的层面上,我们还开展了故事表演,主要以童话故事为主,通过先教学,再与幼儿分析,后表演的顺序,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通过阅读,进而表演,提高幼儿的自信心,语言表达力、表现力。同时,借助我园的“师幼阅读养成项目”为契机,邀请陕西省民间艺术团,为孩子们表演木偶剧,激发我们的孩子们对童话故事的兴趣,通过各个方式来阅读。整个活动看得出孩子们非常的认真,从而可见我们的孩子们非常渴望童话,渴望故事,渴望阅读。使书能伴随我们的孩子一生。

4.反思与实践可以让一件事情做好,我们及时的进行小组会议,每次活动后我们都会及时的进行反思和交流,查找肯定的地方以及不足的地方,进行商定,通过学习、交流、研讨来丰富自己对阅读教育的策略积累。并将科研活动融入到课堂中,,在不断地自己设计教案,摸索和学习,不断地成长。本次课题我们课题组成员撰写的论文、随笔、个案、区角记录共11篇,上传教案   篇,整理出是适合大中小收获颇多。

(三)积累资料,提高规范。

我们重视各类教科资料的积累,加强资料的规范性和操作性。每一项工作的实施都尽可能地以资料的形式记载、收集并上传网站;继续丰富了教科工作、学习的书籍和资料。做到每一次的活动有计划、有小结、有过程。

七、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效

1.通过早期阅读的实验研究,提高了幼儿对阅读的兴趣,使孩子们自己能从阅读中感受到快乐的趣味。 

2.通过早期阅读的实验研究,培养了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大大提高幼儿的阅读技能。 (1)获得了翻阅图书的经验,学习掌握一般的翻阅图书的方式和规则。 (2)掌握了读懂图书内容的经验,学会看画面人的表情、动作、背景以及串起来发生事件。 (3)对文字感兴趣,能理解图书画面,文字与口语对应关系,会用口语讲出画面内容。

3.通过研究,大大丰富了幼儿掌握的词汇量,提高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4.通过早期阅读的研究,提高了幼儿理解思考的能力,并对幼儿在记忆、思维力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 

5.通过早期阅读活动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是实施研究的核心,课题的研究探索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舞台。我们通过教育科研,增强了科研意识,提高了研究水平。为幼儿创设阅读氛围,丰富班级的阅读区,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列出了适宜大中小幼儿看的绘本图书,撰写了多篇的教学论文、随笔,教案以及课后的反思。

6.通过早期阅读研究,提高了家长对早期阅读的认识,家长是教育的重要部分,课题的研究为家长提供了引领的方向,了解到如何为幼儿选择书籍以及指导幼儿阅读。

八、课题研究中的反思和今后的设想

实践中有收获肯定也有反思:

1.在理论学习方面还可以更深入、更细化,对学习到的东西更要有效应用于实践中。

2.我们可以充分利用阅读的多元化资源,巧妙地开展适合孩子需要的、也能体现教师追求的教学,多视角多演绎,从阅读的研究到教学的研究,我们可以走得更远。

3.研究中,我们还发现,我们发动家长这方面能有很多的想法,如:亲子阅读打卡活动、家长进课堂讲故事活动,跳蚤市场活动等等。

虽然课题研究这一阶段结束,但我们认为这一课题的研究还可以继续深入开展,使这一课题课题研究工作更完善、更科学、更有实效、更深入日常工作。探索更多的方法,使孩子、家长、教师受益。

 

 

 

 

 

                                                      王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