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2018--2019第二学期教学反思 |
本课让学生在“画三角形”的操作活动中进一步感知三角形的属性,抽象出概念。这样有利于学生借助直接经验,把抽象的概念和具体的图形联系起来。这里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恰当把握教学要求。三角形是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对其有了初步认识。此处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的特征,概括出三角形的定义。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角形概念,我通过组织学生边画边想、小组交流、引导概括三角形的特征,从而有效地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学习活动中,学生更愿意自己去经历、去实践。学生或许会相信你告诉他的,但他更愿意相信自己所看到的、所经历的。三角形是一个插象的概念,三角形的稳定性是在抽象的概念基础之上探究出来的,学生有必要经历探究三角形特性的全过程。本节课设计了这样几个实践活动:动手制作三角形,拉三角形,探究三角形的特性,找三角形的特征。尤其是在探究三角形的特性中,通过拉三角形,让学生亲身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样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就在学生的操作活动中轻松突破了。所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是保证教学有效性的一种很好的教学途径。
前一篇:《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反思
后一篇:《三角形的特征》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