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2018--2019第二学期教学反思 |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小数的数位顺序表,小数的读法和写法。由于小数的读法和写法在三年级下的时候已经学过了,只是方法没有所以这节课重点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的能力。
(一)学习小数的数位顺序,在学生讨论(1、小数由哪几部分组成?2、小数点右边第一位的计数单位是什么,表示什么,第二、第三位呢?它们的数位又应叫什么?)汇报结果完成小数的数位顺序。
(二)小数的读法和写法的教学。1、在教学小数的读法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主探索,并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自己总结小数的读法,并找几个学生说一说,互相补充。这样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归纳能力,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充分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2、在教学小数的写法时,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写的方法,而是让学生先独立尝试,然后和同桌合作交流,互相取长补短。只有学生自己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后,才能掌握知识,熟练地运用知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中积极参与活动,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不足之处:1、温故知新的第一题可以不要,因为昨天刚学完,学生掌握很好,感觉这里多余,又浪费时间。2、教学小数的数位顺序时,由于学生讨论的问题太多,问到小数点右边第一位的计数单位是什么时?全班没一个同学举手,在我的点拨,带动下,学生回答出是十分之一,接下来的第二、第三位学生就轻而易举的完成。从这里可以看出小数的数位顺序学生掌握还是不够好,有待下一节课加强。3、学生讨论总结小数的写法,当学生齐读总结我才发现漏了提到小数点写的位置。应在学生汇报小数点写作点时,顺便提到小数点写在哪呢?4、练习题设计没有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