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变调时如何注音?

出现变调时如何注音?
http://s8/mw690/005unbL5zy7e3iagukT27&690
http://s3/mw690/005unbL5zy7e3ibnmIa82&690
微信朋友圈看到这样两幅图片:红彤彤读音为hónɡ tōnɡtōnɡ,可是查看《现代汉语词典》却发现“彤”只有一个读音:tónɡ 。这是怎么回事呢?是教材读本出错了,还是词典出错了呢?
其实,两份图书的编者都没有犯错。不同的读音是由不同情境下不同的发音和注音方式造成的,这就是变调。
《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变调】动词。字和字连起来说,有时发生字调和单说时不用的现象,叫作变调。例如普通话语音中两个上声字相连时,第一个字变成阳平。
了解了这个现象,就会明白“红彤彤”中“彤”的声调为什么会出现变化了。可是,我们怎么判断一些字的拼音是否正确?在书写拼音时,到底该使用字的原音,还是使用变调后的读音呢?
这时就需要区别对待了!
就像之前提到的“红彤彤”,现代汉语中有一类ABB式的形容词,即一个三字形容词,后两个字重复,例如“沉甸甸、文绉绉”。这类词语的注音,可根据实际读音分为三种情况:
一、
“红彤彤”hónɡtōngtōnɡ,
查看字典可知,澄,有dènɡ、chénɡ两个读音;绉,只有zhòu一个读音;彤,只有tónɡ一个读音;喷,有pēn、pèn两个读音,喷pèn香,状态词,香气浓郁。
二、有些词语的“BB”一般标原调,不标变调。但是在口语状态也变读阴平。这类词语
有:
“碧油油”bìyóuyóu(口语中也读bìyōuyōu),
“沉甸甸”chéndiàndiàn(口语中也读chéndiāndiān),
“黑洞洞”hēidònɡdònɡ
(口语中也读hēidōnɡdōnɡ),
“热腾腾”rèténɡténɡ (口语中也读rètēngtēng)
“漂漂亮亮”piàopiàoliàngliàng
三、
“白茫茫”báimánɡmánɡ
“香馥馥”xiānɡfùfù
变调的常见形式主要有两类:
1.上声在阴平、阳平、去声、轻声前变半上。
上声在阴平前的词语有:
首都、北京、统一、古今、仿生、每周、闪光
上声在阳平前的词语有:
古国、海洋、语言、主席、表彰、法庭、品格
上声在去声前的词语有:
解放、土地、巩固、诊断、主动、有效、手套
上声在轻声前的词语有:
口袋、斧头、诚恳、火候、本领、潇洒
2.上声在上声前一般变阳平。最常见的是“你好”,字音应该为nǐ
还有常见的两个字:一、不。(其实,主要就是谈“一”“不”)
“一”“不”一般标原调,不标变调。“一”读音为yī,“不”读音为“bù”。
例如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一望无际”注音为yī wàng wú jì,“不见不散”注音为bù jiàn bù sàn。
而对于这两个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字,我们都知道它们的读音不是如此。
“一”在“ 去声”前面应读成“阳平”yí,如:一致、一切;
在“平声和上声”前应读“去声”yì,如:一杯茶 一丝不苟、一条河、一群羊、一本万利;
在两个相同动词之间读轻声,如:看一看,读一读。
“一望无际”读为yíwàngwújì,“不见不散”读为bújiànbúsàn。
在日常口语交际中,人们会很自然地在变调后发音,因为变调这一发音规则也是从生活实际中总结归纳出来的。但是在书本中,当我们看到一些词语标注的读音与实际读音不一样,或者是标注的读音与我们日常的发音一样,却在翻检字典、词典时没有在该字的注释找到这样的读音,该如何理解,如何处置呢?
上文中,涂成黄色的ABB式形容词,这些词语的读音变化已经被词典或相关文件做了规范,无论何种读物,都是如此标注读音。其他类型的变调则需要视不同的情况作出不同的处理。
如:
其他类型的ABB式形容词标注原调。
《现代汉语词典》一般不注变调。
低年级教材和读本中标注变调。
含有“一”“不”的词语,“在语言教学等情景中,可根据需要按变调标写”;
依据变通规则,“根据识字需要(如小学低年级和幼儿汉语识字读物),可按字注音”。即幼儿读物中的词语,可按照变调后的声调标注读音。
参考资料:《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交流邮箱:gzbyangs@126.com
博客“语文报高中版杨”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2bc7ca1b0102xhe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