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中语文公开课流程初探(原创)

(2018-09-24 18:29:19)
分类: 随笔

http://s11/mw690/005u1GhZzy7nSH1at9o1a&690

有道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有幸在暑假期间又参加了远程研修,而且听到了几节优秀的语文课。听完以后,我产生了一个写《初中语文公开课流程初探》的冲动。不到和不足之处,敬请点石成金,批评斧正。

一.导入新课

一提到导入新课,很多老师恐怕会立刻兴奋起来,什么激情导入,激趣导入,故事导入等五花八门的绝技,开始翻弄跟头。观摩了几节国家级优质课以后,我发现,其实不必在导入上大动干戈。“简单不失为一种生存策略”,开门见山就好,旗帜鲜明就好,根本没有必要山路十八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大费周折,得不偿失,还会留下头重脚轻的嫌疑。快刀斩乱麻,不但节省了时间,而且提高了效率。

例如:有一个老师在执教《桃花源记》的时候,是这样导入的。先是出示一组桃花源的美图,然后提问学生,你会想到哪些成语?估计老师在备课的时候,预设的答案是:世外桃源,但是他却在问题上用了“哪些”的字眼。一个词语难免势单力薄,但“哪些”又难免节外生枝。说了一会儿,老师再也听不下去了,学生再也说不下去了,最后,还是开门见山。何必呢?

二.简介作者

需不需要简介作者?应该在什么时候简介作者?应该如何简介作者?这些都是学问。

传统语文课的弊端,是非常生硬和死板地简介作者。要么老师找来一张作者的名片,让学生齐读。要么是某个学生捧着资料,读起来没完。这样的授课方式是非常不科学的,也是不人道的。

试问,我们为何要学习一篇文章?其实是为了了解作者,走近作者,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花园,审美他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了解他的文品,有利于掌握他的人品。形式主义的作者简介,是一枝赘笔。

有一位国家级教师,是这样介绍作者的。在理解了课文以后,让学生谈谈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自然而然地会谈到作者的人品和文品。水到渠成,把作者简介温柔化了,人情化了,不能不说是一个高招,绝了!

三.研读课文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引路人。教师抛出的问题,只是一个药引子。不要官僚主义。老师当骑兵,一味地让学生在你提出的问题的屁股蛋子后面追。追得你精疲力竭,追得学生索然无趣。徒劳!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呢?就是没有把时间还给学生,没有把能力还给学生,没有把健康还给学生。学生的自主权和思考权,不但是健康的表现,而且是美丽的缩影,有利于培养他们自信的品质。

真正优秀的教师,首先是一名学生,他要自学。敢于在课文面前,说:“懂你!”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引领着学生,在课堂上说:“走你!”

课文是死的,但作者和读者的血肉与灵魂却都是活的。我们不建议读死书,死读书。老师的备课也应该是活的,要善于在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时,捕捉动态生成的课。让学生乐此不疲地读,津津有味地品,这是一节语文课的功德。

四.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通常是落实思想觉悟目标的主阵地,与前面的课文研读有着千丝万缕的“脐带”关系,它不是孤立存在的。在这个环节,教师要勇于突破,敢于创新。

例如:有一位老师,在讲完《桃花源记》这篇课文以后,问:“到底有没有桃花源呢?何以见得?”

这个问题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不能简单地说“有”或“没有”。要联系写作背景和时代背景加以思考。就像小时候看战争片,我们总是喜欢幼稚地说,这个是好人,那个是坏蛋。是不是好人,是不是坏蛋,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听了很多老师的授课,都说没有世外桃花,这是因为当时兵荒马乱等因素的困扰,这是作者的幻想。但是真的没有世外桃源吗?冷不丁地,听一位教师说,当下我们就生活在世外桃源,突然倍感温暖,怎能不让人欢欣鼓舞呢!

五.板书设计

一节语文课,颠覆了我对“板书设计”的看法。以前,我总是认为,板书必须是文字的形式,其实呢?未必。也可以是图画,或者是实物式的浮雕。

有一个老师,也许是基本功不扎实,粉笔字太谦虚的缘故,他没敢板书,却另辟蹊径,弥补了板书不美的短处。那就是用实物,啪,啪,啪,啪,把四个字的模板挂在了黑板上,连作者也是模板,啪。看来,老师为了上好这届语文课,没少投资,确实下了很大的工夫。

在讲完课文以后,顺势摆出了一个桃花阵。三朵花的模板,一一挂在黑板上,啪,啪,啪。最后一个啪,是一枝桃花的模板,啪!

一个“啪”字,有声有色,我不由地又在心里开始点赞:漂亮!

 

作者姓名:贺承德

电话号码:13963247737

工作单位: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古邵中学

邮政编码:27731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