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学随笔】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几个切入点研究

(2019-03-31 10:39:34)

中华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我们所传承的传统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内涵博大精深、优良的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结晶,包括:中国的哲学思想和伦理道德、语言、文学、艺术等,如:传统美德、传统节日、文学名著、诗歌词赋、传统艺术、民风民俗、中华武术、传统中医等。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就是让青少年在大脑发育最迅速的年龄阶段,通过接触代表人类最高智慧的优秀文化,开发其高度智力、培养其健全人格,为其成人成才奠定坚实基础的一种教育方法。传统文化教育应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载体,落实到当前中小学教育实践中。

随着近年来我国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视,各媒体对传统文化的大力宣传,特别是中小学校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青少年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感知,但与网络、媒体的信息传播速度相比,这还很不够,有时还很微弱,还必须借助本地报刊、电视等媒体的力量,充分利用校园网、校园广播站、宣传栏等阵地,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广泛宣传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增进广大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用传统文化的思想指导践行传统美德的行为。将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纳入课程建设,开设传统文化的校本课程,让广大青少年从中领略到中华民族固有的道德观念和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以德育人,弘扬传统文化,光靠干巴巴的讲授,并不能深入学生内心,且极易流于说教。那么,尊重学生心理发展不同阶段特点,使学生在领会传统文化的趣、美、真、进而达于善,不就是将《道德与法治》中想要传递给孩子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注入心田吗?在《道德与法治》课的日常教学中如何准确找到切入,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做法:

1.借用中国童谣,叩响未泯的童心,领悟生活哲理

 


中国童谣是中华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劳动人民以儿歌的形式来表达情感、教育孩子、传授知识、滋养心灵的民间文学。
“人之初,性本善”,中华民族给予孩子的也是最质朴最纯真的情感教育。童谣韵律优美、朗朗上口,质朴的内涵和深远的教育意义是其经久不息、千年留传的魅力所在。小学生生理和心理都未成熟,在思品课堂中借用童谣,可以勾起他们对童年美好的回忆,使童谣中所诠释的生活哲理在童真童趣中内化为心灵感悟。

2.赏析中国成语,分享语言魅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中国成语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是汉语的精华,其包含了丰富的文化背景,浓缩着宝贵的精神财富。思品教师如能吸取中国成语文化的精髓,找准成语与思品课程的切入点,就能让成语中蕴含的美德弥漫思想品德课堂,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品德修养。

3.讲述古代名人故事,增强忧患意识,丰富爱国情感

 


榜样教育法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方法,也是思想品德课程净化心灵、实现德育树人的常用方法。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发展史中,有叱咤风云的政治人物,有驰骋疆场的军士将才,有享誉文坛的文豪巨匠,有名垂千史的仁人志士
……他们是国家的精英、社会的中坚、民族的脊梁。让这些鲜活的人物走进思品课堂,引领学生的价值取向,可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使爱国情感得到升华。

4.引用古典诗文,挖掘文学内涵,陶冶高雅情操

中国古典诗文蕴含着优美意境,积攒着人生的智慧,折射出理性的光辉,饱含人生哲理,是中华民族丰富情感的表达和对人生、对社会的理性思考。在中国的古诗文中,随处都可以寻找到仁爱、宽容、感恩、诚信、责任等人性的光辉,挖掘出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团结统一、爱好和平的精神风骨,而这些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也是当代中小学生应该具有的优良品质。

 


教师要用这些精神养料涵养学生躁动的心灵。首先,自己要有一定的文学修养,否则自己都
“不感冒”如何触动学生?其次,要精心挑选用于课堂教学的古诗文,使其符合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最后,要挖掘古诗文的精神内涵,发挥古诗文的道德导向作用,切忌把思品课上成语文赏析课。

5.收集谚语格言,回归淳朴生活,感受劳动人民智慧

中国的谚语格言,来源于最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体验,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汗水和智慧,是劳动人民的经验总结,它简洁而富有哲理,反映着劳动人民朴实无华的道德追求。在思想品德课堂上,这些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格言俗语所阐述的道理,易于被学生接受。

6.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中华文化瑰宝,营造学习传统文化氛围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是包罗万象的,除了通过吸取文化的精神内涵充实思想品德课堂外,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依据教学的内容,更直观地展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瑰宝。如中国书法、绘画、剪纸、民族服饰、建筑风格等充满美感和特色,都可以融入课件当中,形成一个主色调,增加课件艺术美感,使学生在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中得到文化滋养和道德熏陶。

总之,加强青少年教育提高小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要以课堂为核心,让学校、家庭、社会这几方面的教育相互合力,才能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接班人。这也是我们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实践创新,培育有道德、有文化、有思想,全面发展的学生的教育目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