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博茨瓦纳共和国煤炭地质概况
| 分类: 国外地质 |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
一、概况
博茨瓦纳共和国是位于非洲南部的内陆国家,东接津巴布韦,西连纳米比亚,北邻赞比亚,南接南非。陆地面积约58万km2。首都哈博罗内。
博茨瓦纳地处南非高原中部,中部和西南部为卡拉哈迪沙漠,约占全国面积2/3,西北部为奥卡万戈三角州沼泽地,东南部和弗朗西斯敦周围是丘陵地带,北部的卡萨尼是大量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平均海拔约1000m左右。境内无大河流。南回归线穿过博境内。
博茨瓦纳大部地区属热带干旱草原气候,西部为沙漠、半沙漠气候。干旱少雨,年均降雨量为457mm。大部分地区缺水。一年分旱雨两季,10至3月为雨季,4至9月为旱季。冬季温暖,夏季炎热。年均气温21℃。
博茨瓦纳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藏为钻石,其次为铜、镍、煤、苏打灰、铂、金、锰等。石油勘探正在进行之中。钻石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前列。已探明的铜镍矿蕴藏量为4600万t,煤蕴藏量170亿t。
二、区域地质
博茨瓦纳地质主体是卡拉哈迪盆地,由西南向东北斜贯全境,约占全国面积2/3。北部为埃托沙盆地的东南部(图7)。
1.
卡拉哈迪盆地总面积约50万km2,横跨纳米比亚、博茨瓦纳、津巴布韦3国,南部少量在南非,大部位于博茨瓦纳境内,面积约38万km2。呈北东走向。盆地东部边缘有卡鲁超群出露。盆地基底为以元古界为主的前寒武系,盆地内地层厚度小于1000m,沉积序列如下:
卡拉哈迪超群 白垩系~上新统:厚度150m。
卡鲁超群
下侏罗统:玄武岩
三叠系 莱邦群:砂岩。
上二叠统
下二叠统 埃卡群:厚度200m。
塞若韦组:泥岩夹煤层。
莫如卜勒组:泥岩夹煤层,主煤层位于底部。
凯默得卡组:砂岩。
上石炭统
前寒武系 基底。
2.
埃托沙盆地在博茨瓦纳境内的分布面积约11万km2,地层层序如下:
卡拉哈迪超群 白垩系~上新统。
卡鲁超群
侏罗系 巴托卡组:玄武岩,厚度800m。
上三叠统:砾岩,厚度约800m。
砂岩,厚度约280m。
上二叠统 马度马比萨组:湖相泥岩,厚度500~1000m。
下二叠统 万基煤系:厚度约2000m,其中含煤段厚度100m。
前寒武系 变质岩。
三、煤层和煤质
博茨瓦纳含煤地层为卡鲁超群下二叠统埃卡群,厚度约200m。
卡拉哈迪盆地是津巴布韦境内的主要赋煤区。盆地内地层由卡鲁超群及上覆拉哈里群组成。
卡鲁超群是在前寒武系变质岩之上,首先不整合沉积了较薄的德瓦卡冰积岩,之后发育了厚度约200m的埃卡群含煤地层。
博茨瓦纳境内埃卡群广泛含煤。煤炭资源开发主要集中在东部和南部地区。东部区有莫如卜勒和马马卜勒两个矿区,合计18个煤矿。单层厚度在0.2~6.2m之间的煤层有14层。1个主煤层Morupule,厚度6.5~9.5m,2个次煤层是Lotsane和Serowe,均未开采。南部区发现了3层厚度1~11m煤层。
煤类按当地标准为硬煤,一般具有低~中灰、高发热量的特点。
煤层、煤质情况见表2-4。
四、煤炭资源量及潜力分析
博茨瓦纳煤炭资源煤炭储量丰富,赋存量居非洲第二,但受开采能力、运输成本等诸多因素影响,勘查程度较低,开采量有限。目前年开采量仅为300万t。
|
产区 |
煤层名称 |
厚度 (m) |
水份 (%) |
灰份 /平均值 (%) |
挥发份 /平均值 (%) |
硫份 /平均值 (%) |
发热量 /平均值 (MJ/kg) |
|
|
东部 |
Morupule |
6.5~9.5 |
2.5~7.5 |
12.8~38.7 /21.1 |
19.2~37.1 /24.3 |
/1.44 |
21.8~26.4 /24.4 |
|
|
Serowe |
平均1.8 |
低灰亮煤,未开采 |
||||||
|
Lotsane |
0.6~4.5 |
未开采 |
||||||
|
南部 |
―― |
1~11 |
5.5~6.5 |
9~14 |
25~32 |
―― |
25.7~27.5 |
|
早前公布的数据显示,博茨瓦纳全国煤炭资源总量92.1亿t。其中,东部的莫如卜勒矿区50亿t(探明1.5亿t),其他矿区38.1亿t;南部矿区4亿t。2005年这一数字被修正为170亿t。
2011年10月博茨瓦纳矿业、能源和水资源部27日宣布,博茨瓦纳未开发的煤炭资源蕴藏量预计超过2120亿t。
博茨瓦纳地处非洲有利赋煤区的中心,煤炭资源具有质量高、开采成本低的优势。广泛赋煤的卡拉哈迪盆地由西南至东北斜贯津巴布韦全境,总面积约38万km2,占全国面积的2/3。但勘查范围和程度有限,煤炭资源潜力巨大,声称博茨瓦纳拥有2120亿t远景资源量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