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老的青春情怀——读《听王君讲经典名篇》有感(白河县第二中学吴世丽)
(2018-09-22 17:36:24)分类: 团队风采(原创) |
不老的青春情怀
——读《听王君讲经典名篇》有感
吴世丽
一次偶然的机会,从友人那里听说了王君这个名字,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从网上购买了几本她的书,诸如《听王君讲作文》、《听王君讲经典名篇》之类的。书到手后随意的翻了翻,谁知一翻就上瘾。尤其是看了《听王君讲经典名篇》后,内心极为震撼,那些别具匠心的教学设计,巧妙新颖的课堂构思,无不给人以深深的启发。
在《听王君讲经典名篇》中,无论是《老王》还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无论是《台阶》还是《散步》,巧妙的设计都叫人拍案叫绝,从她的教学设计中总是能感受到她对工作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从她的身上,她的著作中,总是能感受到她的热情洋溢,青春洒脱,她提倡的就是青春语文。的确,语文的课堂,应该永远充满了青春激情,每一位语文老师,应该都有一份不老的青春情怀!
王君老师的多篇教学设计中,我最欣赏的莫过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了。像这样的长篇散文,教学中从哪个角度入手,抓住哪个点进入课文,每个人的想法不一而同,但王君老师的设计极有特色。她抓住的点就是课文的两个部分,每一部分都有一个主题——甜蜜的遗憾,微笑的叹息。全课采用情趣朗读的方法和灵活用句的方法,通过对文中三个语言片段的情趣朗读,读出诗情画意;读出跌宕情节;读出鲜活形象。在聚焦读的基础上泛读全篇其他焦点文字,深化学生思维,总结百草园生活的“趣中有憾”,三味书屋生活的“叹中有笑”,归结全篇。这样的设计使课堂结构清晰,教与学非常灵动,学生进步明显,文本解读比较深入,课堂容量大,解决了长文教学的难点。
王君老师的教学设计摆脱了传统备课的束缚,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新意,趣味,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当时,我正在桃园小学支教,代的是六年级语文,正准备要上一节公开课。受王君老师思路的启发,我备了《少年闰土》一课。迄今为止,自我感觉,这是我备过的最好的一课。课备好后,内心总在跃跃欲试,总想找一个人分享自己的心得,从没有哪一节公开课能让我如此迫切想要去上课,去展示。
首先,我确定了这一课的基调,根据课文内容,我解读为——相知的甜蜜,别离的遗憾。然后从写少年闰土的事件入手,通过数次诵读,数次挑战,来帮助学生理解这篇课文的主题,感受和学习文字的魅力。如月下捕猹这件事,重点是引导学生读出文字中的诗情画意,雪地捕鸟这件事,重点是引导学生读出事件中的年少乐趣,对于两个朋友告别一事,重点引导学生读出语言中的真情实感。这些课堂环节中,我认为最精彩的莫过于学习雪地捕鸟这一段了,除了引导学生抓住动词各种朗读之外,还设计了一个环节,那就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将学生引入文中的场景,设身处地的感受捕鸟的乐趣。具体做法是,根据文中闰土对于捕鸟的描述,每个人都挖掘出文中隐藏的那个人——“我”,把“我”当时的所思所想,再通过自己的语言通过对话的方式在课堂中展示出来。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们兴奋了起来,学生们展示了自己的奇思妙想,让课堂活跃了起来,真正达到了读出事件中的年少乐趣这个目的。此时黑板上的板书是:
友谊的甜蜜
少年相识小伙伴,欢乐中有甘甜,越甜越眷恋。
最后,对于有着甜蜜友谊的两个小朋友来说,分别场面是哀伤的。为了让学生充分体悟到文中描述的分离之痛,让学生多次朗读,运用咬文嚼字法,抓住文中的关键字词“大哭”“哭着”“终于”研读分析,此时板书是:
友谊之甜蜜
少年相识小伙伴,欢乐中有甘甜,越甜越眷恋。
有朝一日终别离,不舍中多遗憾,依依难相见。
让学生自己总结,补充完整。
就这样,这一课在各种激情的朗读、精心的场景设计中结束,成功的实现了教学目标。
在王君老师的启发之下,我又备了《穷人》《青山不老》等课。每一课的设计都让我对课堂充满了期待,充满了兴奋,平静的心又有了波澜,似乎又回到了青春年少之时,做什么都充满了干劲。正如王君老师在《青春万岁》中说的那样:“执着于教育梦想的人都将永远处在青春期!我们不会年迈,生命永恒,青春万岁!”
愿每位语文老师都有一份不老的青春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