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耀山名师工作室简报(第35期)——本色·美好·理想

分类: 工作简报(原创) |
周耀山名师工作室简报(第35期)
——本色·美好·理想
2018年7月25日,我和工作室成员王清喜、姜睿艳老师继续在在温岭市第三中学学习,收获依然颇丰。
无论是黄厚江老师的师生共生的本色语文,王开东老师的不放弃每一名学生的理想教育,还是肖培东老师的浅浅的语文姿态,都是今天语文教育的饕餮盛宴,让人大饱“口福”,回味无穷。
黄厚江老师的示范课《春江花月夜》,从标题中五个字所代表的意象入手,对这首“孤篇压全唐”的诗进行了独辟蹊径地解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诗歌的意象、结构和情感有了整体的感知。这种不以应考为目的语文课堂真是令人陶醉,也令人向往!整节课没有用PPT,只用粉笔在黑板上写画。大道至简!学生配合的并不好,但这正好显示了老师幽默的语言的功夫。2015年我有幸与黄老师上过一次同课异构,当时他的运气也不好,学生死气沉沉,他甚至要发火了。而这次他没有发恼,心平气和地处理课堂上的不和谐音符,真正与学生“共生”共长,使整堂课就像不断变换节奏但依然优美的音乐一样让人沉浸其中。这正体现了他共生教学所主张的思想:语文教师应是教练与陪练的组合,是教师角色的二重融合,是教学关系的二重融合。“好的老师是老鸭在上面深情地看着小鸭自己往上跳”。这样的课堂,非大家不能为也!
王开东老师给我们作的报告是《只问攀登不问高》。他首先强调教师要“自私”一点,那就是要学会把教学过程记录下来,“每个不曾记录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他带领学生认真记录自己的生活,效果显著。其次他强调要教育和风细雨,引导学生自己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不要好高骛远,操之过急。第三,他认为语文教师是必然要有情怀的。“教师如果没有诗和远方,学生只有苟且”,“教师最好的作品是学生”。最后,他用“尊重”“信任”和“慈悲”这三个词来阐释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的道理,表达了他的语文教育理想和理想的语文教育。
说到肖培东老师,我真的有一种愧疚感。在我心中,我欠他好几篇文章,以后我会补上的,因为我们的心灵早已契合在一起。今天我先说他的这次报告。单看标题“教育的美好姿态”,你就忍不住要瞻望他。他鲜明地提出,读书、写作和思考就是语文最美好的姿态。他本人就是用读书、写作和思考来打造的“白马王子”。是的,语文不是自娱自乐的狂欢,而是要用阅读来奠基我们生命的高度,用写作来传达我们丰富的思想,用思考来打开文章神奇的密码。他的语言并不高亢,他的表情并不夸张,他的形式也并不丰富,但是你分明看到了一个简简单单、真真实实、从从容容的大儒。
我还是那句话,大道至简。语文教育最美好的姿态,就是用语文的方式教语文,用语文的方式学语文,师生共同走在用语言文字这些石子铺就的通往思想哲学的神秘殿堂的道路上,乐在其中,而不问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