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义的名言
(2017-10-05 22:13:31)分类: 资源共享 |
关于义的名言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孟子曰:"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上》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诸葛亮《出师表》
●度义而后动。(考虑到事情合乎正义或合乎事理,然后坚决行动)――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燕国和赵国的国君,起初有长远的谋略,能够守住他们的国土,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宋·苏洵《六国论》
●以忠义勉其子,过庭多长者之言。--明·钱谦益《袁可立父淮加赠尚宝司少卿》
(译文:以忠贞正义勉励自己的孩子,(让他)多接受父辈师长的教诲。注:过庭,典故名,典出《论语注疏·季氏》。孔鲤“趋而过庭”,其父孔子教训他要学诗、学礼。后因以“过庭”指承受父训或径指父训,亦喻长辈的教训。)
●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孟子说:“通达的人说话不一定句句守信,做事不一定非有结果不可,只要合乎道义就行。”)——《孟子·离娄下》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与君子谈事情,他们只问道德上该不该做;跟小人谈事情,他们只是想到有没有利益可图。)——《论语》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人和事,没有固定的厚薄亲疏,只是按照义去做。”)——《论语》
●不畏义死,不荣幸生。(不惧怕为正义而死,不因侥幸存活而心喜)——唐·韩愈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吴承恩《西游记》
●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唐·李百药北齐书
●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宋·欧阳修
●嫉恶如仇雠,见善若饥渴。——唐·韩愈
●修身絜行,言必由绳墨。——宋·王安石
●源洁则流清,形端则影直。——唐
●君子出处不违道而无愧。——宋·欧阳修
●对正义事业保持沉默,等于为非正义事业呼喊。(阿拉伯)
●声张正义和扶植自由,是革除时弊的关键。(享·乔治)
●正义是人类最大的利益。(韦伯斯特)
●正义胜似法律。(希腊新喜剧诗人·米南德)
●哪里有正义,哪里就是圣地。(培根)
●在正义的事业中,弱者也能战胜强者。(希腊)
●正义占上风的地方,自由一定盛行。(詹·蒙哥马利)
●仁慈和正义是并辔齐驱的。(杜特斯)
●“正义”的胜利来自斗争。(路·莫里斯)
●伸张正义,胜于责骂邪恶。(德国)
●不管狐狸多么狡猾,它的皮是经常出售的。(英国)
●就是因为有了正义感,人才成为人,而不成为狼。(培根)
●慷慨是正义的花朵。——美国小说家 霍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