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 9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
(2016-05-26 21:56:11)分类: 教学设计(原创) |
Unit 9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
Reading:Sad but Beautiful教学设计
课题 |
Unit 9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 Reading:Sad but Beautiful |
课型 |
阅读课 |
课时 |
1 |
||||
设计人 |
杨群 |
授课日期 |
2016.1.7 |
||||||
教材分析 |
本节课是《新目标 Go for it 》Book Ш 的第九单元 Section B2a---2d的阅读板块。2a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谈论中国的乐器及相关名曲。2b要求学生阅读文章找出文中的关键信息。2c让学生关注细节,通过表格填写,列出支撑作者观点的细节信息。2d是一个开放性的填空活动。要求学生在理解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尝试运用所学语言实现对话输出。以这篇文章为载体,在文化领域为学生渗透了中国民间音乐的魅力;在语言领域,让学生感受汉语与英语的融合;在语法领域,为学生构建定语从句运用的具体情境;在技能领域,培养学生理解篇章由粗到细层层深入的获取信息方式。
|
||||||||
学习目标 |
一、知识目标: 1.掌握新单词:humorous, silent, helpful, from time to time, score。 2.积累含有定语从句的句子。 二、能力目标: 1. 快速找出段落主题句,概括段落大意的能力。 2. 找出支撑论点的细节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陶冶音乐素养,学会欣赏音乐中的情感。 学习阿炳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坚持音乐创作的精神。 |
||||||||
教学重点 |
梳理文章结构,抓住文章脉络,获取支撑主题的细节信息。 |
||||||||
|
对文章信息的提炼加工及复述大意。 |
||||||||
教 |
多媒体 |
||||||||
教学 方法 |
1、情景教学法 2、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 |
||||||||
教学 |
教学内容 |
计划用时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一、 Pre- reading |
1. |
2分钟 |
1.提问:What kind of music do you like? 分别提问几名学生 2.学生回答时,就学生的答案,穿插提问其他人:What kind of music does she/he like?
|
回答老师的提问,并认真听其他学生的回答。 |
复习句型: What kind of music do you like? 及关于音乐的定语从句如:I like music that has great lyrics. |
||||
2. Leading in |
2分钟 |
1. 把刚才的师生对话角色互换,学生问:What kind of music do you like?老师答:I like music that is quiet and slow. Please listen to a piece of quiet and slow music. 2. 播放《二泉映月》 |
与老师互动,并聆听乐曲 |
使学生迅速进入话题情境 |
|||||
3. discussion |
2分钟 |
1.
2.
3. |
1.猜测曲名(因为课前有自学材料,很容易说出。) 2. 说出一些形容词如sad、painful。 |
文化渗透; 为学习文章做好情感铺垫。 |
|||||
4. background information |
2分钟 |
展示阿炳照片,引导学生运用课前预习材料简述阿炳,重点在他的坎坷经历。
What happened to his mother? What about his father? What’s
wrong with his eyes?
|
尝试用英语简述阿炳的坎坷经历 |
提供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标题及意蕴,也为学生阅读整篇文章降低难度。 |
|||||
二、 While- Reading |
1. Fast-reading
|
3分钟 |
1. 展示问题,提出要求,给出学习指导。 2. 指导学生两人小组完成学习内容。 3. 要求学生展示答案,给出评价。 |
按要求快速阅读文章标题及段落首尾句,商讨后确定问题答案并展示。 |
训练学生快速获取文章大意及重要信息的能力,构建文章的大背景。 |
||||
2. Careful- reading |
8分钟 |
1. 要求学生浏览全文,找出每段的主题句,同桌讨论。 2. 给出方法指导。 3. 学生展示答案,老师板书关键词。 |
1. 浏览全文,同桌讨论确定主题句。 2. 在老师的引导下用一个关键词概括每段大意。 |
训练学生找准主题句、提炼主要观点的能力。 构建文章主干框架 |
|||||
3. Detailed- reading |
12 分钟 |
1. 要求学生四人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找出支撑每段中心思想的句子。 2.给出方法指导和一定的提示。 3. 讨论后组织学生展示讨论成果并给与评价。 4. 板书关键词或关键短语。 |
四人小组合作讨论,找出supporting details, 并展示答案 |
在大框架里丰富细节知识,梳理文章脉络。 |
|||||
三、 Post- reading |
retelling |
10分钟 |
2. 提醒学生使用刚刚构建的思维导图。 |
组内讨论准备,一名代表发言。 |
由语言输入到产出,学生把学到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 |
||||
四、 Summary and Home- work |
1. summary |
2分钟 |
老师提问:What do you learn in this class? 注意引导学生从知识、技能、文化、情感等多方面叙述。 |
讨论今天的多维收获 |
通过自述收获,强化既得知识与技能。 |
||||
2. Homework |
2分钟 |
分层布置作业: 全班必做:1.出声朗读课文,划出自学方案中给出的重点短语,并翻译这些短语。2. 找出文中出现的定语从句并抄写在练习本上。 选做: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用What, how, who, why等特殊疑问词就文章信息提问,提问越多越好。 |
记下作业并根据实际情况课后完成。 |
进行语言素材的积累和知识点的巩固,选做练习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并为下节课的复习做好伏笔。 |
|||||
教学反思 |
1. 教学准备方面,对学生学情分析不够细致,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想不够充分,导致受客观条件影响太大。 2. 教学实施方面,对时间的把握不到位,如播放音乐的时间过长,小组讨论也未能做到收发自如。 3. 教学效果方面,基本实现教学目标,学生构建起文章脉络的思维导图,能获取关键信息。但在小组学习和展示的能力方面仍需加强训练。 4. 教学理念方面,这节课依然处于由教师主体向学生主体转变的过渡阶段,今后应更加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把课堂活动更多的留给学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