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遍兰溪第三十三篇 中国传统村落女埠街道虹霓山

(2017-05-16 21:15:59)

兰溪市女埠街道虹霓山村,位于省级风景区白露山下,人口有2700余人,800余户,绝大部分姓童,古村落内有数幢童氏古宗祠,有一株400多年桂花树,有二株200--300年的古樟。虹霓山村如今已成为兰溪市一个风格独特的大村落。全村还保留着百分之八十的白墙黑瓦,还有古代厅堂等古建筑。村里还有6座建于不同年代的厅堂,如童氏祠堂,规模宏伟,雕刻精美。2006年虹霓山村被评为浙江省第三批历史文化名村,2013年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较为完整地保存了明清及民国初年浙东山区的历史原貌,共有明、清、民国初徽派古民居建筑300多幢,吴越文化和古徽州文化共生交融。虹霓山古村落,从唐朝前初兴,到北宋建村形成规模而旺盛之极,因青山雨雾天晴阳光返照如虹霓得名,此后,虹霓山村意境优美的,虹霓山村因青山雨雾天晴阳光返照如虹霓得名,此后,虹霓山村意境优美的村名一直流传至今。

    兰溪虹霓山古村落,离兰溪市区15公里 ,座落在景色优美的白露山风景区东麓,古村落棋盘形格局,随山势高低起伏,街巷多为鹅卵石路面,村形如龟,背靠白露山,貌似绿色大海洋里的一只乌龟,象征着古村落长盛不衰,万事流传。其中乌龟的头位于村的西北角,晏公殿就是乌龟的尾巴,东边的建筑便是乌龟的尾部,西边的零星建筑成了乌龟的四肢。现在,西边新建了许多建筑,打破了原有的乌龟的形状,鹅卵石路面尽毁,改修了水泥路面.以至村形水势改变很大,但仍能大致体现古村原有布局形态.

南头北尾,像绿色大海洋里的一只乌龟,象征着古村落长盛不衰。走进古村落,深深感受到古村落古朴厚重的历史气息。

 虹霓山村自北宋之后,屡遭劫难和战火,繁荣毁灭循环往复,最严重一次,毁于清咸丰间太平天国兵燹,战马厮杀,炮火轰鸣,古村落成为一片瓦砾。此后同治、光绪年间重建,重新恢复到先前繁荣的规模。虹霓山村有水名曰甘溪,千百年来,清澈甘冽,流过村前,好山,好水,养育着安居乐业的人们。

                  甜蜜的枇杷

    2011年5月25日,在兰溪市女埠街道举行的首届浙江农业吉尼斯枇杷擂台赛上,兰溪“虹霓山”枇杷成为“全省最甜枇杷”。

  据了解,本次擂台赛以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主要量化指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数字测定仪检测,并有公证人员现场公证。

  比赛共吸引了来自金华、温州、台州、杭州等地的11家枇杷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前来PK。经省农业厅专家现场检测,女埠街道虹霓山枇杷专业合作社的枇杷以18.1的糖分含量拔得头筹、穆坞枇杷专业合作社的枇杷以16.4的糖分含量夺得亚军,台州黄岩唐家枇杷专业合作社的枇杷以15.0的糖分含量夺得季军。

                  村庄简介

    该村为旧时纯孝乡四大望族之一。 据《童氏宗谱序》:黄冈童氏者,世族也,系自颛帝有子曰老童,因以为氏。汉有童恢,以循吏闻,中间起废递更代不乏人。至宋,有讳徽者,自睦徙之兰溪。黄冈之有童氏,自徽始,至鼎以科甲起家再世为平章公刚中,与朱子相友善,手书大学圣经于祠门,笔墨之气蔚然犹存,冠冕鹊鹊起翘然熠里閭矣。至六世允让公无嗣,以宋驸马都尉刘文彦五世孙继之嗣,是族大而瓞繁。族大则虽萃,瓞繁则易涣,故敬宗莫若叙族童氏之系,不至漫漶而无序。


     又据《黄冈童氏宗谱》,始迁祖第一世:徽,德十一。

 

    宋处士,追封大夫;娶舒氏,封夫人。生二子。公系颛帝子老童之后,封于雁门。至汉有讳恢字汉宗者,为不其县令登循吏传世,居处州括苍。至晋高祖石敬瑭时,恢公之后,有讳耿聊、讳职兄弟,以义勇起御契丹有功,皆封督军大将军。耿公之后寓于睦州寿昌八鼓桥。至徽公,值太平兴国时,盗发睦州,因徙居兰溪纯孝乡,筑埭堡黄冈里,旧名蟠龙山,是为始迁之祖。

       村庄历史古建筑保存完整,规模宏大,工艺精湛。自元末至民国初年的宗祠,古民居尚存400多幢,占地面积6万多平方米,徽派风格,马头墙,防火墙,青石门面,鳞次栉比,建筑古朴。其中世美堂、亦政堂、积庆堂、崇本堂、景福堂等建筑木雕、砖雕、石雕的戏曲人物图案惟妙惟肖,千姿百态,山水仙鹤图案栩栩如生,精妙绝伦。村口大小池塘相连,村中殿口塘、中心塘用于防火洗涤。

                       古井

    村中有一口引人注目的神奇大井,红石井圈,据《黄冈童氏宗谱》记载,开凿于宋,“日可供万人”。据载,黄冈山南侧有一古井,深四丈余。相传清咸丰年间,太平军围攻白露山之战,天大旱,池塘枯竭,山涧断水,数千避难人,昼夜轮回汲水解渴。据说,古井为宋时所建,并有一移凿井传说。

     虹霓山先祖,为解村民用水之艰难,请当地风水先生查勘井址,井址选定在黄冈山南侧的坡地。井土下层岩石深厚,挖至四丈不见滴水,先祖认为风水先生妄言难信,遂辞退之。风水先生行至渡读山岗,观察地脉走向,确认可选无误,重返黄冈家,恳请主人,让其于井底睡宿一宵。夜深,闻岩下有水声,随即在井底划一槽形,天明上井,求主人派工再凿石二尺,先祖召集家人商议,与其畏惧艰难,半途而废,不如锲而不舍,下定决心,家人凝心聚力,不分昼夜,专凿岩石。三天三夜后,果然泉水喷涌而出。不一日,泉水冒至井口。祖先愧对风水先生,谢以重金。

通过此掘井之事,先祖感触颇深,凡事不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居家孝悌,齐心协力;妇贤家和,勤不怨其劳。

     并在井傍立碑,曰:“喝水不忘掘井人”。大井历数百年,今犹存。

                 家训三

    一、毋怀私以妨大义,毋懈怠以毁成功;毋奢靡以肖囊   ;毋越规以干法纲;毋自尊以形骄慢;毋扬过恶以失忠厚。

    二、男训:居家孝悌,处事仁慈;凡所以济人,所以方便者是也。不但倚己之势以自经,取人之财以自富,凡所以欺心,所谓刻落者是也。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世事孙孙,各宣自省。

三、女训:妇贤家和。贤者,奉公婆以孝,事夫君以敬,处妯娌以和,扶子侄以爱。勤不怨其劳,俭不失于理。妇为内助,克举家和,家道乃成。不贤者,漠视公姑,仇视妯娌,欺慢夫君,忍心诸幼,狠戾妒恶,翻拨是非,家门兴替,实于此。

                 众多的古厅堂

    村内有明清古建筑群。现有保存完好的古巷道、古厅堂。总体村庄形态保护完好,以及渊源深厚的古建筑文化,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童氏总祠

   童氏总祠坐东朝西偏北40。,在门前有照壁。明间面宽4.9米,进深7.7米。中进明间进深13.7米,中缝梁架为六柱十三檩。中进磉板为红石质,形制巨大,为当宋元遗物。现存建筑物为清末重建。建筑形式与细部特征因建造时期不同而有细微变化,但其总体上又有独特的地方风格,与典型的江南民居风格比较,虽同属粉墙黛瓦,但虹霓山古村落的古建筑在细部装饰以及建筑结构、构造方面又融入了独特的地方特征。

    影壁为一字形,下设石质须弥座,主体为砖砌,正面有仿木结构呈现,两柱单间,平身科两攒,与柱头科同为一斗六升,檐下有叠涩砖,正脊两端饰鱼吻,宝瓶居中,瓶插三戟,2004年村中修谱时在影壁上墨书《黄冈雁门童氏始祖光辉史迹》。门厅面阔三间,进深九檩,石柱木梁,素面圆作直梁造,明间抬梁式,五架梁对前后双步梁,次间穿斗式,山柱落地,所有檩下替木处有阴阳鱼眼图案的枫栱装饰,前檐半开敞式,明间设廊栅,抱鼓石置于前金柱,檐柱头用月梁形额枋连接,各间额枋正中雕刻三国演义人物故事,其上设平身科各两攒,牛腿为狮子与人物造型,后檐敞开式,牛腿为仙鹿与人物造型。两廊各两间三檩,人物牛腿。正厅面阔三间,进深十一檩,石柱木梁,扁作雕花直梁造,明间抬梁式,五架梁对前后双步再单步,次间穿斗式,山柱落地,前后檐均开敞式,分别装饰人物牛腿和回纹牛腿,后金柱之间用屏风门,根据需求可闭可合。寝堂地势高耸,为近年复建之物。因为世美堂木雕精湛,屡遭盗贼破坏,四只最精美的牛腿失窃后已换成新作,虽然同样活灵活现,但与原物相比已失色不少。祠堂中有一株四百年高龄的桂花树,只是去的不是时候,花期尚早,十月之后必定满院飘香。

                 亦政堂

    亦政堂主轴线也是由门厅、正厅、穿堂与寝堂组成。三进均面阔三间,进深七檩,月梁造,明间抬梁式,五架梁对前后单步梁,次间穿斗式,山柱落地,檐柱牛腿为简洁的“S”形,鼓状柱础,但有正厅明间后檐柱用高耸的礩形加鼓状柱础,别处未见,有较好的防水效果。门厅做法与崇本堂相比梢显繁缛,在前檐柱上伸出木构单檐歇山顶门楼,玲珑剔透的花脊吻兽,粗硕饱满的骑门梁,象鼻昂斗栱与牛腿的上下组合,遗留了明末清初的做法。

                         崇本堂

    崇本堂主轴线上依次为门厅、正厅、穿堂与寝堂。门厅面阔三间,进深七檩,扁作直梁造,明间抬梁式,五架梁对前后单步梁,次间穿斗式,山柱落地,前檐明间用板门和槛窗,额枋上置平身科两攒,柱头用斜牛腿,檐柱两侧设八字墙门,砖构仿木做法,后檐明间有浙西常用的活动式戏台,牛腿用回纹。两廊各两间三檩,仙鹿牛腿。正厅面阔三间,进深九檩,石柱木梁,扁作雕花直梁造,明间抬梁式,五架梁对前后双步,次间穿斗式,山柱落地,前檐开敞,装饰狮子牛腿,后檐明间用屏风门,次间砖墙封合。穿堂单间五檩。寝堂面阔三间,进深五檩,穿斗式,用材纤细。

                           积庆堂

积庆堂门楼用四柱三间三楼砖仿木牌楼式。

                     景福堂

景福堂前后两进,门厅为三间楼屋,正厅同为三间,进深九檩,回纹扁作直梁造,明间抬梁式,五架梁对前后双步梁,次间穿斗式,山柱落地,金柱用八棱形柱础,但与柱形不符,疑似当年偷梁换柱之举。塘角厅为晚清建筑,前后两进,未能入内。

                 世美堂

世美堂始建于宋代,重建于清代,为该村童氏总祠,雕刻精美,规模宏伟。村中建筑平面类型以对合楼、三间西搭厢,三进两明堂和前厅后堂楼为主,技艺精美,建筑形式与细部特征因建造时期不同而有细微变化,但其总体上又有独特的地方风格,与典型的江南民居风格比较,虽同属粉墙黛瓦,但虹霓山古村落的古建筑在细部装饰以及建筑结构、构造方面又融入了独特的地方特征。

 

                      毛脚厅

    毛脚厅为单幢楼屋,面阔三间,进深七檩,抬梁穿斗混合式,底层明间用月梁连接各柱,石库大门设前金柱间,次间檐柱间用槛窗,二楼设前廊,用擎檐柱,柱间有栏杆,牛腿、雀替及梁架节点处体现了明式做法,村民称其为祖屋,可见其年代久远。

     虹霓山村由五兄弟始居而发展形成五份,各份又脉络成整体,五份在建筑形成有较大差异性。老二有崇本堂;老五没有祠堂;老四有亦政堂、世美堂、旧厅;老大也只有一个毛脚厅,五兄弟贫富的差异显而易见。

 

                     林马松

                            2017.5.16.整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