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联谊报:还有哪幅画是他们没看过的

(2023-05-11 07:07:15)
标签:

蒋勋

画品

当下的美好

流念珠

分类: 原创·喜讯
还有哪幅画是他们没看过的
作者:流念珠
《联谊报》2023年4月18日
  台湾知名画家、诗人与作家蒋勋曾讲述过两个极小但令人深思的场景。
  在1972年到1976年间,蒋勋在法国巴黎的罗浮宫博物馆当导游。1976年的某一天,他接到了一个“三人团”订单——一位来自台湾的母亲带着两个孩子来参观罗浮宫。这个母亲很希望两个孩子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完成“填鸭式”教育,填进很多关于罗浮宫的美学知识。正因如此,在完成最后一天的参观时,她问了蒋勋这样一句话:“还有哪幅画是他们没看过的?”一时间,蒋勋愣在那里。他深知母子三人千里迢迢来一趟不易,深知一家三口的机票也很贵,可听过这样的话之后,他感到了莫名的难过。
  上世纪80-90年代,台湾进入急速发展的时代,成为了“亚洲四小龙”之一。此时,自助餐开始在台湾盛行。有一回,蒋勋也来到一家自助餐厅用餐。他看到,这家餐厅食物种类繁多,每个端着盘子的人都急匆匆的样子,一会儿跑这边挑选,一会儿又跑到那边挑选,忙得不亦乐乎。现场一个端着堆满食物的盘子的小伙子特别引起了蒋勋的注意,因为他一边挑选、叠放食物,一边不停地问身边的朋友:“还有哪一样食物是我没吃到的?”
  听到似曾相识的这句话,蒋勋立刻想起了十多年前逛罗浮宫的那三个母子,也突然明白,自己当初听过那位母亲的话之后为何感到难过。那时,蒋勋已经在罗浮宫待过整整四年时间,所有的画他都见过,但在他看来,“见过”只是“打过照面”,而不是“看过”,他眼里的“看”,是“欣赏”,是“细品”。所以,当有人说出“哪幅画还没看过”这样的话时,蒋勋感到了难过——他为那母子三人要完成所谓的“美育”去匆匆浏览感到难过,更为许多到卢浮宫游客只注重参观名画数量而不注重名画质量感到难过。同理,当看到小伙子端着已经垒满食物的盘子却还在问“什么食物我还没吃到”时,蒋勋也油然而生一种难过感。自助餐的品类繁多,用餐的人不可能一样一样全部吃过去;就算某个人的肚子勉强能装下,那也会吃到极其不舒服的。蒋勋看到许多人吃自助餐时有这样的痛苦,所以他感到难过。
  蒋勋说,如果当初那位带孩子逛卢浮宫的母亲把“还有哪幅画是他们没看过的”改为“他们都看过哪些画”,吃自助餐的小伙子把“还有哪一样食物是我没吃到的”改为“我刚刚吃到的那一口,真是好的不得了”,那就极好了。他的意思是,如果人在一生中只执着于“还没得到的东西”,而不珍惜“已经得到的东西”,那么将会一直处于不满足与不幸福的感觉之中。
  可是,要怎么做才能避免一直纠结于“还没得到的东西”呢?蒋勋说:多做选择,多去品味,而品味,绝不是靠“多”,绝不是比量,而是比“质”。六朝时期,人们很喜欢用“品”这个字,他们把写诗写得最好的人放到《诗品》这本书中,把画画画得最好的人放到《画品》这本书中;六朝“志人小说”代表作《世说新语》也多是记载东汉末年至东晋时期士人品行的小故事。在那么遥远的古代,人们都已懂得将“质”排于“量”之前,我们是不是也应该着眼于已经吃进嘴里的当下的那一口,尽情去感受它的美好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