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神奇的烙馍

(2013-09-24 11:05:23)
分类: 生活杂谈

神奇的烙馍


  ◎虎妈尚菜

  一个人边吃午饭边看电视,旅游卫视在播埃及的大沙漠,漫无边际的土黄色中冒着飘忽的热气。

  忽然就看到两个用黑布将自己通身裹得只露出两只眼睛的女人在烙烙馍,虽然只是快速闪过的一个镜头,但我还是清楚地看到,那用“竹劈子”挑烙馍的动作,还有那支在地上正被柴火烧着的铁鏊子,都跟徐州的一模一样。

  在遥远的非洲居然有个吃烙馍的国家?真神了!搁下碗去找“度娘”,原来这是散布在茫茫沙漠之中的埃及少数民族叫“贝多因”人,至今仍保持“天做被地做床”的自由自在旷野生活,一夫多妻制。大小老婆相安无事,一个擀面,一个烙馍,分工明确。只是不知她们管烙馍叫什么,饼还是馍?

  唉!发现个美食奇迹,居然还是一原始部落的,烙馍真土。以前我就总嫌烙馍土,哪里有汉堡、煲仔饭洋乎。小时候跟姥姥生活在沛县的乡下,以面食为主的一日三餐除了馒头面条就是烙馍,吃得我够够的。上学后回到父母身边宁愿吃剩的泡米饭,都不吃烙馍。自打开始写美食博客,我便转变了对烙馍的看法,甚至认为想吃烙馍就能买到烙馍,是件很幸福的事情。当那些有着渗到骨子里的烙馍情结的人,嚷嚷着“过节我就为回去吃个烙馍馍”、“好几年没吃到烙馍了,想死了”时,我才知烙馍就是勾心猎胃的乡魂。

  每次写有关烙馍的博文,总会引来天南海北的徐州网友围观。还因为烙馍,徐州老乡居然跟外地人掐了起来。

  《烙馍卷干焅鱼》那篇里曾有个大嘴巴留言:说真的,徐州的烙馍硬且渣多,卷小鱼远远不及连云港的煎饼。这种评论我看过后反应就是一笑了之,不作回复。可飘在外地的老乡看到有敢蔑视徐州烙馍的就不乐意了,有人直接在评论里面就回他:你这人一看就不懂,煎饼被山东人带到各地,但你在徐州之外的地球上什么地方见过烙馍!再说了,干焅鱼如果用煎饼卷那就会失去味道。煎饼是用面糊摊出来的,没有筋骨,见到汤汁很容易破开;而烙馍是用面粉和好,揪成小剂子,揉成结实的小面团,再用面杖擀出来的,薄而结实,非常劲道,把菜汤全吸收了也不会破。卷一个带浓浓汤汁的烙馍一口咬下去,那劲道是煎饼比不了的。而且煎饼一个人就可以做,挖一勺面糊糊一摊就可以了,做法于翻新之间已有失正宗;烙馍则不然,和、揉、擀、挑的活计还真不是随便吹的,必须两个人搭档才能完成,这是限制烙馍往外传播的因素,但也因为这个才更珍贵!

  确实,真不是俺们徐州人能吹。像西安的凉皮、四川的担担面、山东大烧饼等,都可以在随便一个城市找得到。而烙馍,出了徐州就很难在别的地方遇见。我为技术含量高得无法随意仿制的徐州神奇绝活而骄傲。我骄傲,可是我真不敢替它代言,烙馍让一直以来以美食客自居的我叹气。软肋啊!我至今不会做不说,连挑也不会挑。看人家擀好如纸般圆薄的面皮,用竹劈轻挑至烧热的鏊子上,来回几下上下翻面,也就分把钟的事儿,一张香喷喷的烙馍就烙好了。操作者动作轻柔利落,火候分寸掌握得当,馍熟后不干不糊,软韧可口,我只能赞声佩服啊佩服。

  还有更神的!徐州每年的重阳节都有烙烙馍比赛,参赛的多数都是老年人,有人说那秀出的不是制馍,而是绝技。相传,有位奶奶跟邻居搭伙一起烙馍,烙熟的烙馍隔一堵墙用翻馍的竹劈一挑,烙馍就飞过围墙到自己家院子里的馍馍筐里,整整齐齐。老太太根本不用抬头,也不带看的!擀馍也有技高者,据说一斤面能擀出33个馍,薄如纸,轻如烟,火柴能点着,吹口气飞上天。

  若说吃烙馍也能吃出传奇,你信不?会烙烙馍的老太太身体好牙口也好的不得了,八十也好九十岁也罢,烙馍卷白糖卷馓子,一顿能吃俩。你可知道,若是外地人第一次吃到这劲道的烙馍,会累得腮帮子发酸的哦。

http://epaper.cnxz.com.cn/xzrb/page/1/2013-09/24/10/2013092410_brief.jpg

 
      
2013/9/24,徐州日报/放鹤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