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回忆我的两次高考

(2009-06-05 13:45:01)
标签:

校园

高考

学习

回忆

分类: 朝花偶掇

上高二的儿子昨晚打电话说明天回来,因为高考要占用教室。是的,一年一度的高考又到了,明年的现在,儿子也将参加 这也许一生中最为重要的考试,使自己不得不再度关注高考。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对于读了十多年书的莘莘学子,高考无疑是一次严峻考验,是一场残酷而又激烈的竞争,只是缺少火药味而已。高考的紧张不言而喻,之后既有丰收的喜悦,也会有失意的苦闷。而分数又象一道铁幕,虽然现在绝大多数学生有学可上,但万能的金钱在这道铁幕面前好象也有点无能为力。

说到高考,不禁又想到二十多年前自己曾经参加的两次高考,想到其中的酸甜苦辣。当时,高考处在天气最热的七月,比现在整整迟一个月。参加工作后一位领导说,选择这样的月份考试,不啻是对学生成绩的检验,也是对身体素质的考验。我深以为然。

自己在县一中读书时,一届六个班,人数只有三百多一点;即使后来班里“人口密度”越来越大,最终也不超过四百人,与现在动辄三十个班、一千七八百人相比,有点小巫见大巫。

高一高二时学习相对不太紧张,不象儿子现在刚入高中,就剑拔弩张。到了高三,确实感到了紧张,每天早上天一亮,一些勤奋的学生,就到教室开始学习,到时间再下来跑操,然后再到教室上早自习,接着是早饭、上午的正课、午饭午休、下午的正课。下午下课后,就拿上课本到校外,跑一会儿步,再找一个僻静所在“用功”,一直到晚饭。晚饭后再到教室上晚自习。有的同学息灯后,还“秉烛夜读”,直到有老师去撵,才恋恋不舍离开教室。自己还好,比较遵守作息时间,不但跑操前很少到教室,也从未点蜡“夜战”过,这也说明自己并非勤奋之人。

与现在会考不同,那时高考前一个多月时,进行预选考试,就是这可恶的预选考试,剥夺了很多人参加高考的资格,不少人读了十多年书,却连参加高考的机会都没有,个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可当时的政策就是这样无情。

第一年参加高考,预选考试更是前所未有的残酷,全班六十多人,只预选上21人,不及总数的三分之一。这个结果大大出乎学校意料,校方也很愤愤然,于是有传言说,别的学校偷了题,是真是假不得而知。

21人中,男生仅有七人,被我戏称“七君子”——当然并不是说女生就是小人,那样她们还不把我吃了——除一人走读,宿舍里只剩下六个人,原来二十多人的大宿舍骤然变得空落落的。自己总算没有“落第”,虽然不知道确切名次,但不靠前是一定的,自己感觉考学的希望很是渺茫。有一次与学习最好的Y君闲聊时,就说:“即使上这一个月,我也就是给你们“陪绑”而已。”语气中既缺乏自信,又透着无奈。Y君听了只是一笑,未置可否,可能也找不到合适的话来安慰我!

当时国家还管分配,只要能考上,哪怕是中专,将来工作就有了保障,这也是每一个农村学生渴望迈出的第一步。

又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复习,终于迎来了最后的“决战”,结果也如自己所料。 预选后的21人中,先后有 12人收到不同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其中男生仅有三位,“阴盛阳衰”再一次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而且一位女同学还高中全省“榜眼”。所以“女生开始学习好,最终高考比不上男生”的论调,直到今天,我都觉得是天大的谬论。

现实是残酷的,自己跟录取分数最低的学校也差二十来分,尤其是一向就差的外语,参加高考的同学都说题不难,而自己仅考了51分。这也可以说是对自己从小不拿学习当回事、初二还不知考学为“何物”,英语更是一蹋糊涂的一种最直接、最严厉的惩罚,缺少坚固基础勉强砌起的大厦,顷刻之间轰然倒塌。

自己在这场竞争中俨然是失败了,这虽然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但情绪仍然比较低落,心犹不甘而又十分无奈。本来自己上学就较晚,加上中间留级,高中毕业已经二十岁。这年龄在早婚盛行的当时,已属大龄青年,自己没上高中的同学,已经有三位结婚,甚至孩子都会叫爸爸了。所以自己决计不再补习,想跟初中的同学一样,找一份哪怕卖苦力的营生,结婚生子,然后在那块土地上“自生自灭”。

尝到失败苦果的并不仅仅是自己,三年级就在一起,后来一同考入县中的同村另两位同学,L君连高考的资格都没能取得;K君高二高三一直与我同班,同列“七君子”之中,成绩比我要好,也比较自信,结果也与录取失之交臂。

三人之中,我年龄最大,L君、K君分别小一岁和两岁,所以虽然同是失败者,但心态并不完全一样,自己在婚姻方面的危机感更强一些,觉得补习一年再考不上,又有不少同龄姑娘嫁人,婚姻上岂不又压缩相当的选择空间,实非所愿。

二人呢,与我不同,高考后就想着补习一事,多次找我劝说,我均不为所动。这时,父亲也劝我再复读一年,并说只读一年,多了也不让——当时复读两三年的不在少数。外祖父闻讯也专程赶来,劝我复读,觉得我书念了十多年,不再拼一番,实在可惜。他是知书达理之人,他的话对我产生了相当影响。

众人的劝说,开始使我产生动摇。期间还发生了一件事情,高考不久,就有邻居来给介绍对象,“攻势”还很猛烈。对方小学时曾与我同班,后来连初中都没上。我心里自然不乐意,但父母和奶奶都劝我说可以见一面。他们的焦急心情完全可以理解,因为此前还没有人介绍过对象,生怕第一次拒绝给人留下“门槛太高”的印象,使以后做媒者望而却步。后来我“落第”的结果逐渐明朗,人家也就不了了之。

这件事情看似平常,反而坚定了我复读的信心。后来我就与L君、K君重回学校复读。没有预选上的同学参加复读还要考试,我与K君则免试,缴了170元复读费,学校答应考上学后再退还50元。后来这50元,我相信很多考上学的都没有去拿,反正我跟几个同学拿到录取通知书后,去找到教导主任,他不情愿地退给了我们。

复读时的紧张程度可想而知,不同于上年的是,预选考试只是象征性进行,并不严格。自己因患胃病,预选考试前夕茶饭不思,不得不前往省医院检查,所以有两门课的考试就没有参加,好歹有平时的成绩,并没有影响参加高考。

第二次高考过后,虽然结果仍然难于意料——当时还是先填志愿,后公布分数,但自己心里倒很释然,不象上一次那样心情沉重,考不上也不会太沮丧,大不了回去跟父辈一样“修理地球”。

报志愿时,我与K君填的完全一样,但可能是同学的缘分已了,终因相差17分被不同的学校录取。

有时事情就是这么怪,你越在乎,就越违背自己的意愿,真满不在乎了,倒可能天随人愿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端午乡下行
后一篇:逛街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