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许多家长至今还并未意识到。许多家长只关心孩子的智力开发而忽视怎样做人的道德教育,对孩子的物质欲望有求必应、过度满足,对孩子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甚至是损人利己的行为听之任之。使不少本该天真可爱的孩子成为自私、冷漠、专横的小皇帝、小太阳。
家长要耐心地向孩子讲解残疾人由于生理缺陷需要帮助,体会生理有缺陷的人的心理感受。让孩子知道,世界上除了自己之外,还有别人;人生活在世界上,离开了别人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就无法生活。
如今家长对孩子倾注了太多的心血和爱,却往往忽视了对他们进行关爱他人的教育。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这样的事情:两个孩子打架,询问理由,孩子会说“我妈妈说,谁打我,我就打谁;公共汽车上,家长和孩子悠然自得地坐在座位上,对旁边站着的老人熟视无睹。
孩子的模仿里非常强,而父母无疑成为孩子首先的模仿对象,如果父母自己的行为是自私的,那就难以要求孩子会有良好的行为方式。因此在孩子面前父母都应时刻提醒自己我是孩子的榜样。总之父母应在日常生活中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在语言上和行动上教育孩子,让他们逐渐学会关心别人,帮助别人。
当你发现自己的孩子不会关心他人,自私自利的时候。千万不要掉以轻心放任自流。而应该积极帮助他们改正过来,让孩子学会关心他人,因为爱是高尚的品德,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原则,也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
教会孩子学会关爱别人其实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只要家长多用心,在平时生活小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教育孩子。多给孩子做个好榜样,多提醒孩子,多给孩子讲道理,就可以让孩子顺其自然养成好习惯。
孩子是一个社会的人,他们即将面对的是一个纷繁复杂的人际社会,要在未来社会中站稳脚跟,必须从小学会关心人和事 。尤其教育孩子在处理付出只知道奉献付出,要从小在孩子心中播下爱的种子,让他懂得怎样关心别人,尊重别人,对孩子来说是一辈子的精神财富。
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智力发展和身体健康十分重视,却极少考虑如何让孩子学会同情、关心和帮助别人。往往只是教给孩子一些礼貌用语和待人接物常识,满足于一时的、表面的结果,却忽视了孩子良好情感的形成。
培养孩子善良品质最重要的是言传身教。因此作为父母,在生活中应表现出对周围人真挚的同情,并帮助我们身边正遭受痛苦和不幸的人。要热忱支持孩子献爱心活动。孩子的善良的品格培养起来,受益终生。
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力所能及地帮助残疾人,外出时遇到其他生理有缺陷的人,要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如搀扶盲人过马路,在公共汽车上给残疾人让座。
社会的进步不仅要教孩子学会生活,学会学习,更强调教孩子学会关心,重视培养关爱、同情、友善等良好品质。一个人如果不会关爱他人,就不会团结他人难以与人合作,对于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发展都是有害无益的。
家长要不失时机的利用各种方式在孩子的心灵种下关心他人的种子,使他们不仅拥有健康的体魄,还拥有健全的人格。让孩子学习爱,也让孩子付出爱,在关爱他人中逐步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