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社会,丧偶老人再婚的现象随之增多。受观念影响,以前老年人没有伴也不敢找。现在老年人的思想开始放开了。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通过再婚重又找到了相依为命的伴侣,又体味到了家庭的温暖,重又过上了幸福美好的老年时光,为了家产来自儿女的阻挠却越来越多。
因为老年人丧偶,心里上受到很大打击,精神上感到压抑孤独寂寞。如果有个知心伴侣在身边说说话、散散步、孤独寂寞就会大为减少,有利于身心健康。
再婚老年夫妻之间可以互相帮助、体贴、谅解、相依为命、相濡以沫的感情是老年人幸福生活的重要支柱,即使子女很孝顺、保姆服务很周到,也无法替代老伴的作用。
有的儿女反对丧偶的父母再婚,不仅是因为感情上无法接受,更重要的是出于经济利益考虑。尤其是老人去世后房产和遗产的划分问题。同居而不结婚的老人,倒可以与对方的子女相安无事,一旦领证结婚,家庭矛盾反而增多。
邻居老人渴望再找一个老伴共度晚年,两个女儿反对丧偶的父亲再婚,怕房子没了,急忙搬进去占房子,就怕老人结婚。
原因怕父亲重组家庭后担心房子的问题,子女要求老人先写一个遗嘱,确保房子不被外人分走。听了孩子的这番话,老人心里很不舒服。但碍于情面没有激化矛盾,整个春节一家人心里都不开心。
原本老人就是找个伴安度晚年,结果因为房子因素对老人的身体和心灵造成了伤害。现在很多空巢老人再婚时遭到子女反对,出现了藏老人身份证、吵闹等情况。其原因是子女怕老人领证后,老人的遗产被瓜分,这也成为空巢老人征婚难以成功的原因。
很多子女认为从经济上资助老人就是尽孝了,其实老人更需要的是心理上的慰藉,而子女们有各自的家庭,又要忙工作,这种情感的依靠和寄托未必能给予老人。很多子女能真正陪伴在父母身边的时间有限,不能解决老人的孤独寂寞等问题。
子女的关心不能替代老伴的关心和照顾,所以当父母有意再婚时,做儿女的应该多一些理解和支持。
老人再婚往往受到许多现实问题的阻碍,从而无法告别孤独的老年单身生活。现在有些老年人为逃避再婚时遇到的现实困难,选择不婚同居。他们觉得双方有相同的人生观,能谈得来,可一起过日子,就毅然走在一起,过着无证夫妻生活。
老人是最需要子女的支持,作子女的不应只考虑自己的感受,老人辛苦了一辈子,我们尽量给他们一个夕阳美好的晚年,而应尽量满足老人在情感上的需求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养育之恩难以回报,做子女的,千万不要被财产蒙蔽双眼,别让财富锁住老人最后的幸福时光。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我们也有老的那一天,父母的现在就是我们的将来。作为子女不应当在财产问题上过多纠缠,应当怀有感恩之心。支持老年人再婚也同样是子女孝心的一种体现,应该对他们多一份理解,多一份支持
子女应该从老年人的角度考虑,保证老年人合法权益,给予老年人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尊重老年人自己的意愿,让他们有机会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真正地安享自己的晚年生活。 。
从法律上讲,子女干涉父母再婚绝对是违法行为,从道德上讲,父母为儿女付出了一辈子,到晚年都很孤独,子女应该让老人找个伴,不能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不顾父母的感受,这样做人也太自私了
追求幸福快乐的生活,并不是青年人的专利,作为子女应当尊重父母的婚姻权利,应该更多考虑老年人的幸福。不要因为物质影响到老人余下的幸福时光。
给老人们一点自由,给老人们一些空间,让老人们有选择幸福的自由
,不要让房产成为阻碍老人再婚的障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