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今繁忙的社会,很多年轻父母忙于工作无法照顾自己的孩子,于是照顾孩子的责任就落到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身上,这往往引发两代人教育观的分歧,从而造成家庭矛盾。
年轻父母大多都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他们比较认可现代的理念,但他们的父母毕竟是过来人,在养育孩子方面有很多成型的经验。老少两代育婴观念的碰撞,给初为人父母的青年一代带来了新的问题。
周末在外边遇上一位妈妈大声指责埋怨一位奶奶,“你就会溺爱孩子,孩子都是你惯坏的,你干脆别在这了,走吧”!口气向批评孩子一样的态度。老人接受不了,两人吵了起来,并边走边流眼泪。有人说老人带孩子多辛苦,还遭儿女训斥,真不应该。
如今第二代独生子女陆续走进小学、幼儿园,而作为第二代独生子女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则从岗位上退休,义不容辞地挑起了养育第三代的重任。
我觉得当发现老人溺爱现象或不当的教育方法应该侧面提醒老人,让老人意识到自己教育方式不妥,切不可训斥老人,那样会伤老人的心。
两代人的育儿观,不同之处这也成了家庭矛盾的一大隐患。当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做的不是让对方同意自己的想法,而是应该注重相互之间的沟通,找到一个可以平衡的点,不能出了问题就把问题推卸到对方身上。
祖辈由于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教育观念比较陈旧,接受新事物新观念比年轻人慢,因此在教养第三代问题上经常与自己的儿女、媳妇等发生碰撞与冲突。人老体衰、精力不济,整天充当孙子的玩伴,常常感到力不从心。
在教育问题出现分歧,不要和妈妈脸红脖子粗的。妈妈帮你带孩子不易,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要带好孩子。对于教育孩子我们从中可以取长补短,老人对的并且通过实践正确的当然要听她的。
两代人由于生活背景、受教育情况等方面的不同,对待许多问题往往很难形成完全一致的看法,这是十分正常的。首先子女应该理解父母。怀揣着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所有的矛盾便有了得以调和的出发点。
孩子教育问题,意见不同时切莫轻易互相否定,争取相互包容。两代人的教育观有分歧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沟通,不谅解,不包容。只有在肯定的环境下,才可能达到相互学习、共同学习、形成合力,营造出优势互补、完美和谐的家庭教育。
我想与老人最好的沟通方式一是多体谅老人爱护孩子的心态,以平和的心情处理两代人的矛盾,老人应无私地爱护孩子,晚辈应孝敬老人,多为老人分担忧愁,在生活上多关心老人的精神与物质需求。希望在教育孩子上的代沟不复存在。
产生矛盾不足为怪,关键是要两代人之间要互相协调,求同存异。如果互相指责,互相不服气的话,不仅家庭气氛不好,而且也肯定会耽误育儿。
对于年轻父母而言,对上一代采取谦虚讨教的态度,有利于双方心平气和和消除分歧,老人有着很多朴素的经验。该学习就学习。要主动与老人沟通,这是消除分歧的另一条捷径。
如果做父母的能协调老人的关系充分发挥好老人的作用,成家庭合力,而不是互相指责和埋怨
儿女经常向老人介绍一些一些教育书刊,丰富老人的教育知识,转变教育观念。从而在家庭中取得教育上的协调一致,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要珍惜老人的劳动价值,老人精心呵护孩子生活,为年轻人解决实际困难因此要珍惜老人的劳动。对他们的真心付出心存感激。不要因为老人有些教育方式不妥或溺爱孩子而发脾气。
年轻的父母一定要抽出时间与老人沟通,要注意协调老人关系,积极解决矛盾纠纷,争取隔代教育取得双赢。
家有老人孩子,相处就是门学问。两代人对教育孩子要互相配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