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场巨大的暴雨袭击了北京城,一时间各个地方积水成灾,广大群众在纷纷躲避雨水袭击的同时,不禁引发了对城市排水系统的质疑。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何至于让北京城陷入水淹的尴尬境地?
当日下午5时北京苹果园南路街道办事处东50米处,来自河北的杨铁贞和满洪浩帮助将一辆熄火的轿车推离积水。他们相继掉入了下水道中。事发后,消防、市政和救援队的数十名搜救人员在下水道内部和出口处的沉沙池中连续搜寻40多个小时,打捞出了他们的遗体。
北京作为首都,是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际交流中心,现在因为一场暴雨,引发了这么大的灾难,新闻爆出已有77人遇难,我为死难者惋惜!
中国最不怕淹的城市是青岛。它的排水系统是由德国设计的,下水道是100年前德国人建的,青岛下水道在百年之后还能防水排涝,设计标准比北京高很多,若是青岛遇到这场暴雨,结果会截然不同。
青岛的下水道呈蛋状的上大小下,下半部分呈V形。上半部分用水泥抹面,下半部分贴的是光滑的瓷瓦,这就使得污水夹杂的泥沙污物等在光滑的下水道中能被快速冲走,不会被滞留和堵塞,更不会淹没城市。整个下水道节点的空间很宽阔,修建得像住人的房子一样。
北京下水道的口子是与下水道直接相接,使得污物常常堵住下水道,再加上下水道既窄又浅,不能有效排水,才会堵塞。井盖被冒涌的水流顶起,发生移位。由于下水道井盖缺失,才造成两位青年坠入下水道被冲走并淹死。
北京遭遇大水围城,大雨来袭,下水道不通,抽水泵无电,城市被困,一些地方排水泄洪设施不通畅,这场雨导致京城内多条环路及主干道积水,交通拥堵现象严重,很多上班族只能在办公楼里望雨兴叹,第一时间启动的北京市防汛办工作人员也被堵在路上。
北京城区的排水管网最早还有明代的设施。城市排水系统建设的滞后是城市排涝功能的主因。与近年来快马加鞭式的城市地面建设相比,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却跟不上步伐。面对倾盆大雨,城市排水系统显得力不从心。
城市的发展长期以来重地上、轻地下,地下系统却忽略了,排水设施不健全不完善,甚至有些排水设施不合格或损坏,积水难以排出。却留下了安全隐患。
一座城市的下水道,折射出一座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生活质量,考验着城市的宜居水平。北京是国际大都市,城市任何市政工程要配套、同步发展,对当前的城市排水系统尽量整改、提升,保证城市的排水系统能经得起大暴雨的考验。
每一条鲜活生命的消逝,都给死者的家庭带来无法弥补的伤痛。北京经历了一次灾害,也积蓄了更多值得珍视的经验教训,只有把这些经验和教训深深地铭刻在记忆中,我们才能更理性地去思考灾害中的问题,才能让这个城市在面对突然降临的挑战时,能更好地应对。
一场大雨,让北京陷入困境。幸运的是,在风雨之中现出了最美的人间彩虹。随着暴雨的持续,北京市内出现了严重的内涝,大量汽车浸泡在污水中熄火,许多市民被困在暴雨中……而也正是这场灾难,见证着由无数救灾人员和市民的爱心所组成的力量。北京精神发扬光大!



德国人设计的青岛下水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