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遇到一位朋友,孩子才四岁多,就上了各种班,家长经常训斥孩子:就知道玩!玩能考上大学吗?玩能有出息吗? 家长为了孩子将来成才,强迫接受自己的安排,做各种各样的事情。
现在的教育使孩子过早地挑起了学习的重担,承担着过重的压力,孩子们缺乏游戏、娱乐的自由时间,个人的性趣、爱好得不到发挥。
不能让孩子在起跑的地方就输掉,很多家长不停地为自己的孩子安排各种培训班,企图让孩子掌握各种技能,备战竞争激烈的未来。这样的做法似乎无可厚非,家长都忽略了埋没了孩子活泼的天性。
孩子们被限制了天性,长假里每天重复着一样的事情,学习,学习,还是学习。家长常常因为学习第一位而剥夺了孩子玩耍的权利,认为整天学习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孩子在父母的安排下中规中矩地生活、学习,他们的自我肯定得不到满足,主动性也会下降。
现在很多幼儿园都在开设特色班都是收费的。开设特色班一方面是为了迎合家长的要求,另一方面就是为了赢利。让孩子忙于参加各类兴趣班学习,搞得家长负担重,幼儿的负担也重,对小孩的发展并没有好处。
有的父母只注重孩子的智力培养,而忽略了孩子的身体素质,使得很多孩子慢慢丧失了自己的天性,不会玩耍,也不知道怎么玩。现在的家庭几乎都是独生子女,造成了孩子缺少共同玩耍的伙伴,孩子对玩耍也渐渐失去了原有的兴趣。
有很多孩子小小年纪就带上了眼镜?在童年就失去了笑脸。童年一定要让孩子玩够,体会到充足的快乐,在没有压力地成长。
其实在孩子们游戏、娱乐的时候,对他们减轻压力、释放压抑的心理,对他们培养人际交往、发展兴趣、培养才干都是有好处。
很多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如何不听话、难管理等。我认为孩子们不听话才是他们的正常表现,因为每个孩子都有一种叛逆心理。喜好玩耍是儿童的天性,但是在一种否定、忽视儿童天性的社会环境下,孩子也渐渐地泯灭了自己的天性。
我们不应企图将儿童当作成人来看待,让他们过早承受各种压力。过早进入成人世界,儿童过早失去天真与好奇,失去活力和想象力。儿童就像个儿童,让活泼的天性永久地保持下去。
家长常常把自己的希望和爱好强加给孩子。孩子有自己的精神世界,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家长就应该支持孩子,创造条件,让他们在玩中增长智慧和才干。
玩儿对于孩子的成长,就像维生素一样必不可少,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是适合孩子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的活动。父母把玩儿的权利交给孩子,让孩子在玩儿中增长能力.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应该将童年还给孩子,把玩的权力还给孩子 ,趁孩子学龄前的黄金时光,多给孩子一些锻炼的机会,这是儿童获得幸福最重要的条件。
如果家长真的为孩子人生担心,必须给孩子们一个没有任何人干涉,可以自己思考、享受、塑造自己的世界!

加载中,请稍候......